编者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湖南一大批驻村干部心系百姓,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绣花功夫抓脱贫攻坚。红网时刻7月21日起开设“驻村干部的初心”专栏,聚焦优秀驻村工作队、优秀驻村干部,展现他们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红网时刻记者 彭渊林 怀化报道
80后张友鹏是怀化市总工会的一名科级干部,别看他年纪不大,在扶贫工作上却是名副其实的“老人”。2015年3月,张友鹏接受上级指派,来到通道县溪口镇小水村,开始了驻村扶贫工作,2016年年底,小水村实现脱贫。2017年初,张友鹏又被派往通道县平坦乡岭南村,担任岭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2015年到2019年,五年的时间弹指而过,杨友鹏从一名扶贫工作者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扶贫工作队队长。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小水村和岭南村先后实现了整村脱贫,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提升,创建并发展了村集体经济,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旧貌换新颜,贫困侗寨成了美丽乡村
在张友鹏的带领下,岭南村成了有名的美丽乡村,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游玩。
“基础兴,百业兴,只有人们生活方便了,才能把日子过好。”张友鹏告诉记者,2015年在小水村扶贫时,村民们普遍反应饮水困难,大家要走很远的路去打井水,有时甚至还要排队。为了完善小水村的基础设施,杨友鹏带领小水村村支两委积极争取资金项目,进行乡村改造。在他离开小水村时,800多人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5个组的老百姓走上了干净的水泥路,两层的村民活动中心拔地而起,村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劳作,以提高家庭收入。
有了小水村的经验,张友鹏到岭南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民,了解村民的居住环境和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违章建筑乱搭乱建,路边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明明从远处看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结果走近一瞧却不忍直视。”第一次走进岭南村,张友鹏表示印象很深刻。
“我们要给村民们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让村民看到日子原来还可以这样过!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未来更有奔头。”张友鹏介绍,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在想方设法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把村容村貌建设当作重点工作在抓。两年来,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先后开展了全面清理乱搭乱建、农村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 农村污水治理和亮化等多项工作,并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危房改造、农网改造、消防及饮水管道建设、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同时,请人在全村主要路段铺设石板路、修建排污渠、安装太阳能路灯。
“以前住习惯了没感觉,现在一对比,还是环境整洁住起来舒服些。特别是安装了路灯以后,晚上外出不害怕啦!”村民吴香妞一边跳着多嘎多耶舞,一边说道。此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岭南村的村民们还聚集在村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载歌载舞。
经过2年的建设,岭南村从贫困侗寨转变为了美丽乡村,村容整洁了,生活方便了,人们的笑容也多了。2019年,岭南村获得“怀化市卫生村”荣誉称号。
输血变造血,引进资金和人才发展村集体产业
张友鹏与李元武正在药田中查看药株的生长情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也是,不能一味地输血,而是要通过输血来刺激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最终使其达到自主循环。”这是张友鹏对于发展扶贫产业的理解,也是他的目标。
2017年,张友鹏和队员们来到岭南村后发现,全村耕地面积少,生产资源匮乏,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生活,村集体经济为零。然而,岭南村的14个村民小组、331户、1547人中,有72户、257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岭南村能发展什么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由谁来经营和管理?集体经济是否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长久地实现营收?
带着这些疑问,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展开了详细的调研,聘请专家对村里的土壤和当地气候进行化验和分析。经过检验,专家表示岭南村土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各类矿物质元素,且土质疏松,适合药材和水果种植。
方向有了,接下来就是招商引资,吸引专业人才和成熟项目入驻岭南村。为此,张友鹏带领村支两委多次前往长株潭考察,最终与韶山老板李元武达成合作协议,李元武带着中草药种植项目进驻岭南村,并成立岭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张友鹏告诉记者,刚开始向李元武提出邀请时,他还比较犹豫,毕竟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并且要开垦山地,前期资金投入会比较大。为了将李元武“引得进,留得住”,自己和工作队队员们多方奔走,帮助企业争取到基地道路硬化、水利水土保持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奖补项目。同时,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积极协助企业流转土地,让药材种植规模化,形成集聚效应。“我把村里支持的基础设施资金、药材成熟后的产值给李总列了一个账目清单,他看了以后,于是决定来到岭南村,发展产业。”张友鹏说道。
目前,此项目建成546亩特色中药材、水果,60亩白芨种植基地,12亩泥鳅、18亩龙虾基地,建设药材加工厂和水果仓库一个。同时,村里成立了通道高团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以5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公司,形成“市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五位一体”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建立贫困户入股公司分红的利益联谊机制。
在引进中草药种植项目的基础上,岭南村通过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成功吸引了本村在外的企业家回村创立南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现已流转土地120亩,征地40亩,建成四季花海80亩,游客中心、侗文化演艺中心已完土地流转,建成后,村集体与公司实行门票分红。“四季花海”项目现已吸纳游客 2万多人次,实现门票收入 8万元,带动餐饮、住宿、传统手工艺品收入20多万元。
“有了这两个项目我就放心啦,就算以后工作队离开了岭南村,这些项目每年也能为村里带来较大的收益。”张友鹏开心地说道。
陌生变熟悉,用真诚服务换来热情相待
张友鹏和村主任杨盛凯正在走访,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张队来啦,吃晚饭没,我们正好在做晚饭,一起吃点啊!”晚上八点,张友鹏带队来到村民龙元家中走访时,龙元热情地招呼道。
“我们已经吃过啦,谢啦!今天我们主要是来核实户口,并且了解一下你们最近在生活生产上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张友鹏说。
······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像龙元这样热情招呼的村民还有很多,大家与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相处得十分亲昵。
“张队长很热心,而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村民有困难的时候都会来找他。”岭南村村主任杨盛凯告诉记者,自己刚当选村主任那会儿,由于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许多工作开展起来都十分困难。张友鹏了解情况以后,主动过来找自己,传授乡村工作的经验,带领自己处理村里的事务,给了村支两委很多工作上的支持。
“张队长来了以后,村里的风气好了很多。”贫困户吴凡妹回忆道,过去,村里办红白事至少要50桌,一摆就是两三天,还要请戏班子,一场仪式办下来少说也要好几万,很多家庭都因此欠了债。后来,在张队长的带领下,村里修建了大礼堂,红白事全部进大礼堂办,由理事会负责办理,并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办席规格,有效地遏止了村民们的攀比心理。吴凡妹说:“真的太感谢了张队长了,现在大家办红白事的压力小了很多!”
不仅是岭南村,小水村的人们也很想念张友鹏。“虽然扶贫工作队离开了小水村,但是张友鹏还会经常打电话过来问村里的情况,特别是汛期等时间段,村里有困难他也会积极帮忙。”小水村村支书李明良说道,“张友鹏是我们村的‘荣誉村民’,无论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十分欢迎。”
与妻子儿女相隔200公里,张友鹏只能通过视频通话来缓解思念之情。
五年扶贫,张友鹏把贫困村打造成了美丽乡村,引进人才和项目发展了村集体经济,与侗乡人民相处如亲人,但是,他心里一直存在着一份愧疚:无法陪伴妻子和儿女的愧疚。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占据了张友鹏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时候一个月都回不去一次。 “2016年儿子出生后,几乎没怎么陪在他身边,最难受的是当我回家时,儿子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我。”张友鹏颇显无力地说,“女儿还好一些,我来扶贫的时候她已经懂事了,只是每当她有段时间没看到我时,就会给我打电话,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话音刚落,女儿的视频通话申请就过来了,张友鹏立马打开手机,脸上露出了笑容。
最后,记者问张友鹏:“是什么让你选择了坚守在扶贫一线,一干就是五年?”
“是使命,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使命!”张友鹏坚定地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虽然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贫困人民脱离贫困,过上富足而幸福的生活。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彭渊林
编辑:杨伶霞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