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销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全面恢复乡镇供销社,是深化供销改革的首要任务,2019年要实现全覆盖。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怀化市在全省率先采取财政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全市193个乡镇供销社的恢复建设。截至9月30日,全市193乡镇供销社在建57个,建成136个,完成比例70%。
据实地调查,各县市区在乡镇供销社的建设过程中,虽然作了一些探索和创造,但由于供销系统底子差,历史包袱重,改革的步子迈得很艰难,工作中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为农服务不明显。部分乡镇供销社跟当地的小便利店、小超市甚至小家电合作经营,为农服务的内容太少。有些供销经营人员年龄大、文化低,只能经营传统农资,难以开展无人机防治、电子商务、普惠金融等新型为农服务。二是农民参与不理想。乡镇供销社才刚刚组建,村级供销社建设还没有起步,吸纳组织农民的能力非常有限,农民加入供销社的热情不高、比例太低,三是平台公司不得力。大多数县级供销社的惠农服务公司有名无实,为农服务能力弱,跟乡镇供销社和广大农户,缺乏经营上的联系和利益上的联结,以奖代补容易变成一竿子买卖。四是建设水平不达标。乡镇供销社的恢复,既要内容,也要形象。某些县市区供销社没有统一组织设计和施工,而是让各乡镇自行建设,材质、颜色、规格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外观形象一般,没有起到“供销社又回来了”的社会效应。
这次的乡镇供销社恢复建设,既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要人要钱要职能,更不能走形式主义的歪路,挂牌子做样子,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湘发(2016)3号和怀发(2016)13号文件精神,“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乡镇供销社建设工作的首要标准”。怀化市深化供销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陈恢清副书记就乡镇社建设提出了“五个大提升”的要求。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担起领导责任,各级供销联社必须担起主体责任,相关单位也必须履职尽责。本人结合怀化实际和工作体会,就目前我市乡镇供销社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明确属性定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在我们国家,供销合作社一直都是特殊的存在,组织成分多元,资产构成多样,既是事业单位,又是社团组织,既要承担公益服务,又要开展市场化经营。在新形势下,很多人对供销合作社认识模糊,甚至没有认识。建设乡镇供销社,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供销社。中发(2015)11号文件对供销社的性质进行了明确定位: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乡镇社是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建设乡镇供销社,一定要牢牢把握合作经济组织这个属性。从怀化的情况来看,大体有这么三种方式组建乡镇供销社。一是吸纳农民社员充实现有乡镇供销社。在资产保存完好且能正常经营的乡镇供销社,通过组建村级供销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壮大力量,扩大经营。二是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共建乡镇供销社。在乡镇供销社不具备为农服务能力的地方,可以由县级供销社和当地影响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建县级惠农服务公司,再由公司在乡镇组建惠农服务中心,既是为农服务实体,又是新建的乡镇供销合作社。三是联合农业经营主体新建乡镇供销社。在没有供销社的乡镇,县级供销社可以实行开放办社,与乡镇为农服务能力较强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合作办社协议》,履行乡镇供销社为农服务职能。
二、要拓展服务内容,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我们的乡镇供销社注册、挂牌以后,看起来像模像样了,但到底该干些什么?必须非常清楚。中发(2015)11号文件规定:供销社的根本宗旨,就是为农服务,做到为农、务农、姓农。也就是说乡镇供销合作社干的都是为农民服务的事。湘供改组(2019)2号文件也对“干什么?”的问题作了规定:重点办好普通市场主体不愿办、办不好、办不了和具有明显传统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为农经营服务。根据“三农”工作的特点,乡镇供销社可以在以下领域开展服务。在农业生产环节,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以销定产等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服务。在农产品流通环节,采取建市场、修仓库、做电商、搞配送等方式,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在农村服务环节,采取跟银行、保险、超市、通信等第三方合作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快递收发、普惠金融、水电缴费、文体娱乐、就业培训等便民服务。
三、要理清经营思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基层供销社的经营,是在计划经济体制配给政策下,依靠行政力量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时隔多年,统购统销的经营方式早已行不通了。老的办法不行,新的办法在哪里呢?中发(2015)11号文件为我们指明的方向:“供销社合作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开展经营服务。”所以,供销社的经营,必须转变行政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用改革的思维和市场的办法寻找出路。按照全国总社和省社的思路:县以上的联合社机关主导行业指导体系,各级社有企业支撑经营服务体系,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的双线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说做经营就是做平台、做体系,拥有多少经营平台,就占有多少市场份额。具体到怀化来说,有193个乡镇供销社、2455个村级供销社。如果乡、村两级2648个供销经营平台单打独斗,很可能全军覆没;但如果联合起来,抱团发展,那局面就“浩浩汤汤”了。那么谁来联合呢?这个任务就是县级联合社的了。2月分下发的怀供联(2019)1号文件就乡镇社的经营问题提出了要求:由县级联合社牵头成立独资或者控股的供销惠农服务公司,再以该公司为龙头,通过股份合作、连锁销售等方式,在乡、村供销社的基础上,组建全覆盖的乡镇供销惠农服务中心和村级供销惠农综合服务社,用实实在在的经营业务和利益分配,把分散的乡、村两级供销平台联结起来,把农民的利益跟供销社联结起来。只有这样,基层供销社才能“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
四、要加强风险防控,解决干多久的问题
加强风险防控,才能久久为功。我市的乡、村两级供销社恢复建设以后,将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而且直接为农民服务,离农民最近,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乡镇供销社的经营,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首先是教育培训。几千人的队伍,必须有统一的方向。要定期分批集中培训乡村两级供销社就业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着力培养一支对群众有感情、对合作事业有热情和遵守职业道德、严守法律法规的新时代供销队伍。其次是行业管理。建立章程,落实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依法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纳入全国总社“一社一卡”管理平台,完善经营、服务、管理办法,使乡镇供销社规范发展,实现农民得实惠、供销社得发展。再有是督查扶持。不定期开展涉农执法检查,杜绝伤农坑农现象。持续加强政策扶持,在经营业务、项目资金、经营场地和村级供销社负责人配备上给予支持。( 作者系怀化市供销合作联合社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克宽 )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张克宽
编辑:杨伶霞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