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头古城遗址全景。(自东向西)
窑头古城遗址出土的陶制管道。
辰州教案发生地之永生堂侧立面照。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部旧址1号楼侧立面。
红网时刻怀化10月23日讯(通讯员 杨宁 瞿云)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怀化市共有6处文物保护单位晋级“国字号”,其中沅陵县占3 处。截至目前,该县共有4处国保单位,11处省保单位。
据悉,沅陵县第八批国保单位分别是:古遗址1 处:窑头古城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 处:辰州教案发生地、湘西剿匪旧址。
窑头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黔中郡村(原窑头村),20世纪50年代发现,1990至2003年先后开展过四次考古发掘工作。根据考古工作成果,遗址主要包括古城址及其周边墓葬。古城址坐南朝北,呈不规则长方形,分布范围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25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已揭露出城墙、城壕以及城址内外的大片文化堆积。从地层分布和出土遗物判断,窑头古城的始建年代应为战国中期,而延续使用至汉初。墓葬主要分布在窑头一带沅水河曲地带的台地上,分布范围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1600米,面积约480万平方米,其中已发掘墓葬241座,时代自战国延续至汉代。窑头古城遗址在地望、出土文物的文化因素等方面与战国黔中郡有密切关联,墓葬中不同文化因素的动态变化过程反映了沅水中游地区经历楚国开发、秦汉管理不断内化的过程,折射出这一地域由华夏边陲到内陆的过程,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变迁的动态历史过程。窑头古城遗址的发现对于楚国后期的秦楚战争、战国黔中郡、秦洞庭郡的郡治与郡望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辰州教案发生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荷花池居委会,分布在沅陵县城马路巷街区,为中西结合的近现代建筑。总占地面积77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81平方米,由永生堂、为善最乐楼、海牧师楼、韦小姐楼、希来德牧师楼、天主堂、宝翰臣牧师楼、傅华梅牧师楼等8栋近现代欧式建筑组成,砖木结构,建筑体量较大。其中永生堂、天主堂坐西朝东,其它均建筑坐北朝南,欧式建筑特色明显。2011年,该建筑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在沅陵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辰州教案”(沅陵县旧称“辰州”),2名英国传教士被激起民愤的本地居民殴毙,教堂被捣毁,在西方列强的强迫下,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查办地方官员,抓捕300多人,极刑处死6名民众,赔款8万两白银。而后西方列强利用赔款于1904年至1937年期间陆续修建了永生堂、天主教堂和诸多牧师楼,在建筑内开展传教等文化入侵活动。1938年11月至1939年5月,国民革命政府湖南省会由长沙临时迁至沅陵,该组建筑被临时作为政府机关、各社会团体等办公场所使用。辰州教案发生地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文化入侵史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体现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也见证了不屈的湖南抗战史。同时,该组遗存建筑是湖南省最大的近现代建筑群之一,建筑文化元素丰富,欧式与中式风格共存,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和真实写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和文化交融的代表。
湘西剿匪旧址分别由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胜利门居委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部旧址和位于辰溪县辰阳镇湘西剿匪胜利公园的沅陵区剿匪胜利纪念堂组成。其中,沅陵县境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部旧址由1号楼和2号楼群组成,旧址建于民国初期,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小青瓦盖面,典型的湘西民居。总占地面积为360平方米,建筑面积542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前夕,湘西地区匪患严重,人民群众水深火热,组成“千里人防长城”企图阻我大军进军西南,1949年秋,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第139师、140师先后进驻沅陵县,军部设于此。至1951年2月,共剿灭土匪10万余众,湘西22县350余万人民得到彻底解放。旧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湖南境内最大规模剿匪战役声势浩大、战果辉煌见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光辉的一页,是剿匪辉煌胜利的历史见证和历史丰碑,极具历史价值和革命保护价值。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杨宁 瞿云
编辑:杨伶霞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