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陈媚 怀化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到任务,迅速集结,穿上防护服,奔向一线,第一时间到定点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排查疫区暴露史、活动史、接触史,询问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诊经过。他们身穿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鞋套,戴着N95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在负重工作下完成流调任务。为救治病患和疫情防控抢得主动权,马不停蹄,风尘仆仆,争分夺秒。他们就是流调场上的“侦察兵”,怀化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小组的勇士们。
怀化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科长付家胜就是其中的一位猛将,也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小组组长。从怀化出现第一例疑似病例开始,他便和同事们深入疫情防控最前沿,对医疗机构报告的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摸排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并逐一追踪调查,为疫情信息组提供第一手防控资料。
1月29日晚上八点,此时已是万家灯火,城市在疫情笼罩下异常静谧,刚执行完一次流调任务回来的付家胜就又接到了鹤城区疾控中心推送过来的疑似病例信息,他和同事们没有一丝懈怠,一边电话核实完善信息,一边准备流调物品,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便又冲入茫茫暮色中,赶往定点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将身上的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和手套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后,付家胜走进了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的隔离区病房,镇定的走向躺在病床的新型肺炎疑似患者。按流调程序,他用温和的语气将问题一一问出,记录下这名患者的整个发病过程。结束调查后已是凌晨1点,他连夜将现场调查的内容整理成文字,有些不明晰的情况又需要跟患者电话沟通。整整5个多小时,付家胜和小组其他成员询问了患者发病前14天的接触史、旅行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和就医情况等,再撰写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报告。直到结束,大家一口水都没喝,更顾不上吃饭。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蔓延的疫情赛跑。
“为了对患者负责,对市民负责,我们流行病学调查时必须做好又要做细,既要确保调查信息的准确性又绝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节。”正在办公室忙着核实调查报告的付家胜说,为了一个确诊病例,流调队员就要追踪走访好几个部门,数十个家庭,上百个密切接触者,调查报告更是需要一次一次的补充完善。“我们需要尽快尽可能的找全密切接触者,哪怕快一分钟找到密切接触者,就会少一些潜在移动传染源”。
凭着专业的精神、严谨的态度,他克服家庭的困难,24小时值班,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从1月24日至2月12日,先后参与鹤城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住院病房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十多次;参与病例密切接触者摸排及外围调查十多次,摸排出密切接触者一百余人。
“家胜,你什么时候回家,这么久没见你了,家里孩子也想爸爸了……”久不回家,妻子打来电话嗔怪他 ,同在一座城市,同样是过年,他却不能陪伴在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儿女的身边,因为每天加班到深夜,早已习惯以办公室为家;而且从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等一线工作,感染风险会明显增大,需要与家人适当隔离。当然更重要的是24小时的随时待命,可以让他和组员迅速集结、出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重于泰山。作为一名疾控人,直面危险、冲锋陷阵是疾控人的天职和本分。面对肆虐的病毒,疾控人不能退缩,一定会再接再厉、勇往直前,直到全面战胜疫情的那一刻!”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陈媚
编辑:梁馨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