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仙境 张桂荣 洪江报道
在围剿新冠肺炎“疫魔”的乡镇战场上,有一批美丽的基层战士,他们没有请战书、也没有誓师会,大年三十镇党委的一个电话便立即纷纷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洪江市雪峰镇司法所长袁钦就是其中的一员。
“不称职”的父亲
袁钦是邵阳市洞口县人,他的妻子罗成浩是东北吉林人,他们都是通过省考考入的洪江市乡镇公务员。他们虽然不是洪江人,但却有着深深的洪江情。疫情战役一打响,他们志同道合,互相鼓励,同时分赴两个乡镇抗疫一线。他妻子是塘湾镇组织干事,每天下村走访、排查,只有到夜深人静时才能互通电话,“下村的时候记得戴好口罩、勤洗手”已然成了他们夫妻之间正常的电话问候。每次晚上远在洞口县城的儿子女儿打来电话,他说的最多的几个字就是“等疫情结束后,爸爸就...”。一次次的承诺,直到有一次,四岁的女儿问他:“爸爸,那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你和妈妈啥时候才能回来啊”。他不禁愣住了,随后坚定的告诉她,“放心,很快!因为全国各地有很多像爸爸这样的人,大家都在努力。”
“没孝心”的儿婿。
“你们去吧,放心,好好工作,家里没事”。他的父亲是老共产党员,临行前的一句话给了他莫大的力量。他的父亲因为心脏病突发年前已被洞口县人民医院120接过两次,原计划趁过年放假带父亲去长沙全面检查身体。他的岳父一直在吉林居住,由于夫妻俩都在乡镇,工作繁忙,已经有三年未曾回去探望,本想今年将岳父从东北接过来尽点孝心,团圆过个年。但在阻击疫情和孝顺父亲岳父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奔赴抗疫一线。
忠于职守的共产党员
“每天都要和你妻子打个电话,看下她在那边怎么样了,让她安心在那边待着,响应国家号召,在疫情没有解除之前,坚决不能回来!”雪峰镇两溪口村矫正对象杨爱棉的妻子是湖北人,年前带着女儿回娘家过年,为了消除她从湖北返乡带来的安全隐患,袁钦正在对杨爱棉进行耐心劝说。对于社区矫正这一特殊人群,袁钦挨家挨户对全镇的矫正对象进行走访、宣传和排查,对他们的管理既体现了法律的庄严,又不忘给予他们人情的关怀。每逢农历一、六是袁钦最忙的日子,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及分工,凌晨六点半他就来到集镇执勤,对商铺门店进行疫情防控宣传,与门面店主签订“门前四包”承诺书。从大年初一至今,他每天下村入户走访、宣传排查、测量体温、集镇执勤,已成了一种规律。他负责的深渡江村有三个从常德返乡人员,从开始的不配合,不愿居家隔离,到热情接待他,甚至后来有一次跟他埋怨怎么来的有点晚,群众态度的转变离不开他苦口婆心的宣传及跟踪服务。
“我相信战‘疫’必胜,团聚的日子不会遥远”。袁钦和他的同事们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让党徽在抗疫一线闪闪发光。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仙境 张桂荣
编辑:梁馨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