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支援湖北黄冈和怀化抗击疫情,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分别于1月28日(正月初四)和2月13日(正月二十)派出4名和6名医护人员组成两支医疗队,带着家乡人民的牵挂与期盼,慷慨以赴,为抗击疫情贡献了沅陵“硬核力量”,践行了使命与担当,赢得了黄冈人民和怀化定点医院的高度赞誉。4月7日,沅陵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全体医疗队员佩戴“抗疫英雄”绶带,接受县领导颁发的“优秀抗疫战士”荣誉证。他们是这场战斗中的英雄,是最可敬可爱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近逆行勇士,倾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红网时刻通讯员 苏春生 瞿云 沅陵报道
杨宇林,女,土家族,34岁,本科学历,中共预备党员,沅陵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面对疫情,她主动请缨驰援黄冈;克服防护服被撕破、旧疾复发等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无微不至关怀患者。2月15日在湖北黄冈火线入党。抗疫感言:作为一名呼吸治疗师,在抗疫一线发挥自己的专长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敬业之责。
4月7日,沅陵出征湖北黄冈和怀化抗击疫情勇士返回!英雄归来,全城欢庆。这10人中,就有沅陵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杨宇林。
看着“沅陵新闻”的直播,她依然保持着一位医生的冷静:“感谢家乡人民的赞誉,但我不敢自称英雄,我就是个医生,只是做了这个职业要求做的事,国家和人民需要我,这是我的荣耀!”
“1月中旬,当时的我还在进修电子气管镜,听闻老师召开了关于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电视电话会议,凭着呼吸人的直觉,感觉此事不一般,再关注新闻动态的间隙,会和同学好友回顾SARS、MERS。随着“人传人”“封城”这些历史罕见措施的执行,已经无心关注春节。”面对记者采访,杨宇林说。
“1月27日,当接到驰援湖北的通知后,我下午就在感染科接受了穿脱隔离服的培训。1月28日出发,晚上11点到达湖北黄冈艳阳天酒店。”杨宇林介绍,初到黄冈,不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十分艰难,每天看着上升的疫情数据,伴随的是短缺的防护物资,强大的精神压力,不习惯的饮食。为了安全起见,队里对于生活区域有严格的规定,不能串门,不能聚集,不能过多聊天,餐食拿回自己房间独自食用,房间定期消杀,洗漱必须按照培训的流程,出入酒店及自己的房间严格配合各项消杀和监测等等。
医生工作时间是8小时制,三班倒。每天上班,她都提前3个小时不进饮料、汤、水以及含水分较多的水果,只吃主食,清洁洗漱后随小组集合乘坐医疗队大巴前往大别山医疗中心,然后穿上防护装置,进入污染区工作。
救治患者。
“记得第-次查房时,发现一位年轻患者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70%左右,精神很差,我立即接通呼吸机管路,在调整头带时都能明显感觉呼出的气体冲到自己的脸颊上,也顾不得什么气溶胶,救人最重要,现场,患者也竖起大拇指点赞。”抗疫十分艰难,危险无处不在。杨宇林给我们说了这么几件事。
2月中旬的一个夜班,凌晨3点,一护士告知有一位老人无法靠近、无法沟通,等我过去耐心询问病情时,意外发生了,防护服被老人撕破了,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我用胶带缠住破口,继续工作,后被院感小组命令离开污染区。事后才知道那位老人是一位精神病患者,自己的儿女家人全部被隔离在不同的地点。
还有一位老奶奶一直不停地找人诉说,言辞全是恐惧和焦虑,对于疾病的害怕,对于家人的担忧,失眠的在走廊里走来走去,我陪着这位老奶奶聊了很久,从她自己生病状态,家人的分地隔离,前期吃食的缺失,恐慌,到我来自哪里,多大年纪,结婚与否,有无兄弟姐妹等等,看似与治疗不相关的信息,却让老奶奶心态平静,对以后的生活在此燃起希望,心里也会觉得很幸福。
“元宵节,我的第一位患者出院了,因为是第一位,特别把他的出院小结拍照,并写在当天的日记中。”杨宇林说,这位患者姓龙,是一位退役士兵。入院后,通过我们一对一的治疗,他康复的很快,是她的第一位出院患者,当时,患者说很庆幸遇到我们,以前对生死也是在书上感受,这回在现实中自己体验了一把,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他要让他的孩子也学医。
时隔一个多月后,也就是在大别山清零后的第二天,队友邹老师给杨宇林发来微信,说有一位患者在找她,发了朋友圈,在感谢她。杨宇林语音跟邹老师开玩笑:“我的名字他记错了,所以在名单里找不到”。
然而想不到的是,患者通过朋友圈,群转发,一直坚持不懈的寻找,直到3月20号晚上22点左右,患者终于咨询到杨宇林所住的酒店。第二天凌晨,在医疗队离开之前来酒店送锦旗表示感谢。
患者送来的锦旗。
“这是我在离开黄冈前一晚收到的最美的礼物,也是我们湖南二队和沅陵医疗队集体荣誉,我将一生珍藏于心。”杨宇林激动地说。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苏春生 瞿云
编辑:杨伶霞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