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洪江市:扶贫又扶志 茶话汇情义
2020-06-02 13:03:39 字号:

红网时刻通讯员 张哲 洪江报道

欢聚一堂的好日子

5月27日早上7:00,洪江市大崇乡盘龙村热闹非凡。

“哎呀,你比我还早啊。”盘龙村四组的易传良扛着自家的八仙桌对已经坐在村部操坪里休息的丁雪林大声打着招呼:“你家桌子也送过来啦?”

“对啊,村里今天办好事,我一大早就准备好了。”丁雪林笑着回答。话音刚落,村部门口就开过来一辆小卡车,几个师傅把音响、乐器从车里卸了下来。十几户住在村部附近的村民也都扛上自家的桌子凳子,陆陆续续赶了过来。

舞台备好了,桌椅摆上了,人越聚越多,欢声笑语开始萦绕在村部上空,连屋檐下那一窝雏燕,都好奇地探出了头,在燕窝门口挤作一团,叽叽喳喳个不停。今天可是盘龙村的好日子,洪江市领导和后盾单位的帮扶责任人都聚拢来,与乡亲们共同办一次茶话会,聊家常、话扶贫。

洪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琳和后盾单位洪江市商务局的帮扶责任人刚走进村部大门,群众都自发迎了上去。邱琳寒暄过后,招呼大家入座细聊:“今天我们这里没有领导,都是家里人,大家也相处好几年了,有什么心里话就跟我们慢慢聊,细细讲,大家畅所欲言。”

茶话会开始了,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对象坐在一起亲切的交流起来:“家里的稻谷都种好了没?有没有什么困难?”“今年的产业进行得怎么样了?”“我已经帮你联系好了,有家店要收购你的盐笋子。”“今年我还是准备养鸡,已经好多人找我预定了呢。”“健康扶贫,医生每个月都来看我,我都老了还有这种福享”……一百多人欢聚一堂,温情话语,情浓意长。

精准扶贫的好路子

“咱们盘龙香米的名气可是越来越大了,好好种粮,国家有政策,我们有好产品,不怕没市场!”后盾单位洪江市商务局局长张建东对坐在身边的种粮大户向培顺说。

盘龙村是大崇乡最偏僻的一个村,也曾是大崇乡最贫困的村之一。精准扶贫讲究的就是“对症下药”,盘龙村的脱贫攻坚,采取的是“固本培元”的方子:固本,夯实基础建设;培元,升级产业发展。

基础建设做好了,群众的心就安稳了。为解决盘龙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当地政府、后盾单位四处奔波,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全村道路畅通到组;为了更好服务群众,建成了村综合服务平台,配齐了医务室和警务室;为使老百姓喝上干净的饮用水,2017年8月完成了全村的安全饮水工程;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修建了渠道防渗工程,安装了光伏路灯,新建了垃圾站,还为每家每户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在一系列的规划和布置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固本”让群众得以“安居”,接下来就需要用“培元”的法子补充村庄发展的元气,激活产业发展的活力,提高收入,使大家能够“乐业”。

根据盘龙村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引入“公司+农户”的模式,种植优质有机稻300亩、栽种红心猕猴桃50亩。同时,请来专家每年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产品品质得到了保障,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仅优质稻一项,就为全村农户每年增收共计20多万元。

盘龙村与石板桥村合作新建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20千瓦,每年可为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各创收3万多元。

盘龙村自然环境优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宣传下,近年来逐渐有旅行团队选择来盘龙游玩。2018年,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契机,争取到丰收节分会场举办资格,得到在省级媒体集中“亮相”的机会,让盘龙的梯田美景吸引了远近游客,又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知名度,为盘龙的产业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劳动脱贫的好样子

农村里有句老话说“有样学样,无样看世上。”意思就是自己不会不懂没关系,跟着先进学就行。这在盘龙村盘龙八组的杨日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杨日生,曾是全村最贫穷的家庭,本人身体残疾,老母亲和妻子均患有长期慢性病,独子不仅身患长期慢性病,还有二级精神残疾。这样一个悲苦交加的家庭,一度在绝望中挣扎。2014年识别为贫困户之后,通过政策帮扶,基本摆脱了“看病难”的杨日生和妻子耕种了12亩水稻田,每年养殖200多只土鸡,年收入达到了27000多元。因为是踏踏实实用稻谷进行原生态喂养,杨日生家的土鸡在市场上得到了认可,回头客众多,收入也有了保证。看着家庭条件一天天好起来,杨日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眼神凝滞言语不多的他,也渐渐开始能说能笑了。

大崇乡党委书记易美霞在茶话会上说:“其实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绝望放弃了,没有人伸手来拉一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在努力去强调‘扶贫先扶志’,我们首先要有志气去克服困难,要有信心、有盼头,党委政府、帮扶单位都是你们的后盾,是娘家。只要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好日子是肯定会来的。”

贫困户的心声

茶话会的最后,后盾单位赠送给贫困户每家一份小礼物,领到了礼物的颜早生喜滋滋地从队伍里走了出来,见到电视台的记者在整理素材,主动走上前去搭讪:“小伙子,你是电视台的吧?我这里还有几句话想说,希望你也给放电视上,给大家听听我们大山里老百姓的心里话。”新闻记者连忙打开了录像机,示意老人家说下去。“我好几十岁的人了,年轻的时候也出去过,也埋怨过自己生在这么又偏又穷的地方,真没想到国家会关心我们这些大山里的老百姓。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只要肯劳动就不怕受穷,你看现在我们山里也有了水泥路,有了路灯,有了自来水,有了新房子,有了各种家电,我们种的粮可以卖好价钱,我们生病不再担心花钱,我们的孩子都能进学校读书,想起这些我真的特别高兴。”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 张哲

编辑:杨伶霞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