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劳模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近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红网时刻专门开设“劳模精神耀三湘”栏目,展现劳模和先进工作者风釆,弘扬劳模光荣、劳动伟大的时代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红网时刻记者 彭渊林 通讯员 李振宇 怀化报道
“作为一名军工科研工作者,我将以争当一流的决心,持之以恒的耐心,勇敢必胜的信心,抓住机遇,自主创新,为世界一流军队打造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 11月24日,2020年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召开,卢俊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上接受表彰。当他站上领奖台那一刻,心潮澎湃,豪情万丈,他告诉记者,当时脑海中就一个念头: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再立新功!
卢俊。
卢俊,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制导武器装备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毕业后,他一直从事制导武器装备研究工作,十多年来,卢俊从一名基层科研人员成长为研发团队的“领头雁”,他参与抓总研制的三型特种产品重点型号装备,均从零起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产品批产列装到部队后即快速形成战斗力,为我国航空制导武器装备转型升级和推进国防军队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梦起:立志投身军工行业,建设强大国防力量
“初中开始就经常看军事类杂志,收集武器装备相关知识。”卢俊告诉记者,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为我国军队打造世界领先的武器装备!为此,考大学那年,卢俊填报志愿的方向只有一个:飞行器设计。最终,卢俊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就读飞行器设计专业。
毕业后,卢俊来到云箭集团,此时也是公司向制造精确制导武器转型的关键时期。
“很幸运,进来就参与到重大项目的研发工作,让我得以快速成长。”卢俊回忆,当初,由于底子薄、缺乏经验,公司转型很是艰难。为了研发精确制导武器,卢俊与项目组人员在缺乏各种物质条件和技术积累的情况下,翻译、查阅了大量资料,仔细推演每一个指标、参数,反复论证,不断实验,积累了上百万字的技术资料和论证报告,为项目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打靶成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抱在一起,哭了。”卢俊说,那一幕,即使十多年过去了,仍深刻地印在脑海里。
克难:理智看待失败,科学解决问题
科研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挫折。对于卢俊来说,失败并非“错误”,它只是众多道路中排除“不通”的道路。
这一观念,卢俊团队队员深有体会。2019年,卢俊主管的某项目在测试阶段出现失败,部分队员心情开始浮躁,团队氛围低迷。
看到这种情况,卢俊召集团队成员。“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理性地对待它、解决它。”卢俊鼓励,“技术以外的问题你们都不要考虑,我会解决,你们要做的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查找原因,严谨、全面地寻找解决方案,有我在,我们一起解决它!”
这是卢俊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也是他的承诺。
谈话过后,团队成员迅速调整状态,夜以继日,攻关克难,最终,该项目在2020年连续几次通过测试。
坚守:干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
用两个词形容这十多年的事科研工作,卢俊想了想,告诉记者,枯燥,寂寞。
“干科研,就是要受得了枯燥,耐得住寂寞!”卢俊介绍,一个项目含有多道关键技术,一个关键技术设计时会给出3-4种方案,每个方案有N个分支……可以想象,每个项目从提出设想到实验成功,其工作量是多么庞大而又繁杂。
介绍虽然单调,但记者能从卢俊的语气中听出他对武器装备研究的热爱。用卢俊的话形容,科研工作,就是物质上相对超脱,精神上有所追求。
卢俊(右)在工作中。
“每当有所困扰时,我都会想起自己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卢俊表示,当年那么艰苦的条件、简陋的资源大家都能成功突破,如今科研环境如此优越,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每当看到我们研发的产品应用到军队,保卫国家,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今,卢俊作为云箭集团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主导或参与了十多个项目,其参与抓总研制的某项目曾荣获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奖和国家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采访最后,卢俊向记者简单介绍了今后的科研方向,他表示,面对以信息化为基础,智能化为特征的未来战争新发展趋势,我们的武器装备研发要更信息化、智能化。“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世界一流的军队打造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彭渊林 李振宇
编辑:张金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