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怀化9月30日讯(通讯员 瞿云 李伟 贺子平 张雨怡)国庆前日,沅陵县五强溪库区北溶乡数万群众期盼已久的朱红溪大桥建成通车,桥面车辆飞驰,人行道上皆是欢声笑语。
朱红溪大桥位于北溶乡朱红溪村,横跨朱红溪水,由东西两岸接线和大桥主体三部分组成,全长1661米,其中桥梁长267米,宽12米,高36米,东接线长1148.8米,西接线长245.5米。采用双向两车道及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每小时,总投资1.05亿元。自2018年3月开建,历时3年零5个月,2021年8月底完工。
这是一座致富发展之桥
与朱红溪村毗邻的碣滩村,因碣滩茶而闻名。大桥建成通车,碣滩村受益良多。
“邑中出茶处,先以碣滩者为最,今且已充上贡矣。”唐《辰州府志》如是记载。高山雾雨出好茶,灵山秀水育佳茗。享誉盛名的碣滩茶就发源于此。
目前,该村共有茶叶加工基地5家,总面积6000亩,可采择面积4700余亩,年产值达1300万元。
作为打通碣滩村的唯一桥梁,朱红溪大桥注定成为今后的“扬茶之路”。
“我们现在有茶园6000亩,由5个合作社负责管理。之前茶叶运输既要陆运,还要水运,耗时四个多小时,现在桥通了,只需20多分钟,茶叶运输销售方便多了。”茶叶合作社负责人胡文表示,朱红溪大桥通车,对碣滩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极大降低了综合物流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对碣滩村承接新订单、开拓新市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负责的茶园面积有1200亩,年均收益大约为300万元。之前由于交通局限,用工难、利润低,不敢轻易运输。现在桥通了,我们心里的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茶业大户张栏笑容洋溢,他从2008年开始就从事茶业产业,十几年来受制于弱势交通,收益平平,大桥通车,他对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不仅仅只有茶叶产业,碣滩村目前全力打造的蔬菜大棚菜园和鲜果园也将借助这股“东风”蓬勃发展。围绕“茶旅融合”主题,不断推进茶园、花园、菜园、果园“四园”建设,着重发展服务于旅游的配套农业,补齐农产品单一的短板,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形成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
这是一座改善民生之桥
以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为指引,北溶乡大刀阔斧的改善原来陈旧落后的基础设施,撑起一把把“伞”,推开一扇扇“窗”。
架起一座桥,幸福两岸人。
“桥通了是大好事,我也可以享享福了。”邓纱满是朱红溪村下咀组人,今年75岁,通车现场她非常激动,从前每天6点多就要开船摆渡,一天来回数十趟,乡亲们出行的困难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数年来早出晚归,她不辞辛苦,只想为村民们提供多一些便利。
北溶乡全力推进“两桥一路一园一街”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大步向前迈进,朱红溪大桥建成通车,白沙溪大桥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交通环形网已初具雏形。
“以前孩子上学,得提前一个小时就出门,中午我们把饭菜放在船上,他们就坐在对岸码头上吃饭。”朱红溪村上咀组的王健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满是感慨。
近年来,北溶乡新建通达公路140公里,通畅150公里,完成提质改造公路近100公里,修建高标准客运码头2处,修建便民人行桥3座,拉通了杨家潭至三八、会石滩至老北溶等公路,实现了杨家潭村村民的百年通车梦。
“拆迁规模大,施工难度高,工期要求紧。”乡分管领导李伟说,朱红溪大桥的修建经历了诸多困难,乡党委班子齐力同心,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不折不扣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几年,北溶乡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完善的脚步,清晰可见。人民生活越来越便利,商户生意越做越红火,这里已成为一块福地宝地。
这是一座文旅传播之桥
沅水河畔,茶韵流香。碣滩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北溶乡一张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
碣滩茶虽然早已声名远扬,然而其发源地仍然蒙着面纱,未曾向世人过多展现。
走出去,引进来。朱红溪大桥,就是一条连接着碣滩茶文化的文化纽带,为碣滩茶文化亮出名片,打响招牌。
“桥修好了,旅游才能搞得起来。”碣滩村支部书记胡文介绍,全乡正大力推进旅游整村项目,投资了200万元,村级游客中心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围绕“茶旅融合”这一主题,该乡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激活文旅市场,加快形成文旅深度融合新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文化和旅游真融合、广融合、深融合。
北溶乡党委书记全定满表示,朱红溪大桥的开通是北溶脱贫攻坚成果的靓丽展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交通保障,也是打造茶旅一体化产业格局的根本基础,不仅实现了北溶群众数辈人的梦想,也将持续改善沅陵县北部沿河乡镇交通大格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碣滩茶千年文蕴待字闺中,而今恰逢其时,北溶乡有责任也有底气向世人掀开她神秘的面纱。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瞿云 李伟 贺子平 张雨怡
编辑:杨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