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洪江市岔头乡:夯实五个基础,扮靓乡村新容貌
2022-01-21 11:33:45 字号:

洪江市岔头乡:夯实五个基础,扮靓乡村新容貌

微信图片_20220121112034.jpg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庄,那里房屋整洁、道路宽敞……”家住洪江市岔头乡的小男孩向宇轩今年10岁,在他作文里描述的家乡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隆冬腊月,行走在岔头乡的街头巷尾,四通八达的道路宽阔平整、鳞次栉比的房屋清洁明亮、街边分类垃圾桶摆放有序……近年来,该乡紧盯乡村振兴,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绘制振兴蓝图,共建美丽乡村,沅水河畔的小山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夯实产业基础,乡村振兴动力强劲

元旦前后,本是一年中的农闲时刻,岔头乡党委书记李双凤却带着工作人员穿林涉溪,为40亩油茶基地勘察选址。“岔头全境从北至南由高向低,多山地丘陵,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是发展的关键。”谈起产业发展,李双凤心里有着独到的见解。

乡村振兴战役打响以来,该乡对全乡土质地貌进行勘察,做到因地制宜选产业。累计投入54.2万元,加强双松村黄金贡柚基地、岩里村种养基地等项目后续管理;规划实施1万羽林下养殖、70亩中药材基地和500亩油茶产业基地……各具特色的产业在该乡各个角落扎根成长。

不久前,水尾村的冰糖柚产业基地迎来了丰产,望着漫山遍野的致富果摘下、运出、变现,水尾村“两委”干部喜笑颜开。为进一步拓展村民增收渠道,盘活土地资源,岔头乡还成功引进500亩黄精、七叶一枝花高标准中药材示范基地和巴马香猪等特色种养产业。

该乡现已实现发展一批村集体经济产业、扶持一批致富带头人发展、引进一批特色种养殖产业,将岔头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变“输血”为“造血”,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夯实人才基础,乡村振兴持续有力

眼下正值香酥梨冬季管护的关键时期,在该乡繁溪村的香酥梨基地里,杨友良正忙着为香酥梨苗木埋肥、修剪,为来年的香酥梨丰产增收做足准备。

“做农业还是得靠技术,光盼着风调雨顺可不行。”说到农业种植,繁溪村村民杨友良有太多的感悟。杨友良既是村里的产业大户,又是乡里有名的“农博士”,只要关于果树种植的技术问题,请教他准没错。

在岔头乡,像杨友良这样的“农博士”还有很多。近年来,该乡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农业技术骨干,不断完善符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名技术能手,带富一方群众。该乡现有“农博士”12名,打造“农博士”示范教学基地3个,累计培训乡村致富能手100余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筑牢文化基础,乡村振兴焕发新气象

近日,岔头乡羊坡村村部人声鼎沸,前来村部红色放映厅观看电影的村民络绎不绝。去年8月,羊坡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筹措资金,将百姓群众“随时随地在家门口看电影”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羊坡村红色放映厅现已播放红色电影80余部,累计播放50余场,观影人数达1000余人次。

该乡积极推动文化振兴,红色放映厅的建设只是其中一步。“大家都快过来,我在书屋等你们。”一大早,双松村村民陈贵香一大早就在微信群里招呼她的姐妹们,她口中的“书屋”,便是双松村村部的农家书屋。

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陈贵香主动申请担任管理员,做好书屋的日常管理维护,努力为村民提供一个农闲时的好去处,她说:“金屋银屋,都不如我们村的农家书屋。现在正是农闲时节,书屋也火了起来,村民们都喜欢到书屋看看书、学学新技术”。目前,双松村农家书屋共有藏书10000余册,涵盖政治理论、农业技术、健康养生、幼儿读物等多个种类。

伴随着红色放映室、农家书屋等一系列项目在该乡各村落地生根,基层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文化活动少等问题得到解决,文化与基层群众之间“零距离”得以实现。


微信图片_20220121112031.jpg

夯实生态基础,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环境卫生关系到每家每户,我建议每家轮流值日,对各组卫生进行监督……”不久前,一场关于人居环境整治“一村一方案”的讨论在各村热烈展开,百姓们围绕村容村貌提升、“六无一全”、小微水体治理等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方案”几经修改,最终敲定实施。

人居环境利在人民,关键也在人民。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该乡紧盯“六无一全”目标,坚持农村改厕与移风易俗协调推进,制定实施“一村一方案”,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向其早在村里工作了20多年,见证了羊坡村从“脏、差”到“美、靓”的华丽转变。他说,如今的羊坡村绿水青山间水泥路蜿蜒环绕,蓝天白云下房屋团寨干净清新,房前屋后草绿花红相互交映,明沟暗渠里清流汩汩不停歇……真是一幅美丽宜人、生态宜居、业兴人和的新景象。

夯实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发展稳定

岔头乡地处山区,村民们受传统思想影响较重,过去红白喜事、孩子满月、进新房等宴请不光要办,还要大操大办,许多村民对此都是苦不堪言。为此,该乡各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召开屋场会进行商议,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成立红白理事会,激发村民自治活力。现如今,红白事简办、宴会聚会不办的行为在各村蔚然成风。

“过去村民总是比谁家房大房小,现在我们就爱比孩子孝不孝顺、庭院整不整洁、家庭和不和睦。”竹山园村村民谢喜兰说起现在的乡风忍不住夸赞。

立规矩、改风俗,树文明、倡新风。近年来,该乡各村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成立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迎来崭新的面貌,连续两年被评为怀化市“文明村镇”。

如今的岔头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美丽繁荣的乡村振兴图景在沅水河畔徐徐展开……(杨远洋)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杨远洋

编辑:杨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