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欧阳婷 中方
平凡造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在中方县泸阳镇,无数平凡的党员挺身而出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舍下一个小家,只为守护万家,以责任筑牢抗击疫情的战斗堡垒,以大爱谱写党员干部逆行而上的战疫故事。
“是准爸爸,也是准党员”
3月18日,得知泸阳镇要组建战疫青年突击队,泸阳村预备党员陈佳威,第一时间报名请战。其实,报名之前他曾经有过短暂的犹豫,毕竟妻子已经怀孕待产,预产期就是这几天,陪伴妻子进产房,共同迎接孩子的到来,不仅是他对妻子的承诺,也是全家人的反复约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妻子看出了他的顾虑,让他放心,“孩子会以爸爸为骄傲的”。于是,陈佳威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跟随突击队冲到了战疫一线。成为战疫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后,陈佳威马上投入“战斗”,他负责泸阳村卡点的24小时轮岗值守,包括开展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集镇防控巡逻、人员出入登记、物品消毒运送等任务。很快,他就熟悉了泸阳村的基本情况。
疫情防控期间,陈佳威每天的任务琐碎而且繁杂,为了方便工作,即使家就在泸阳镇上,他也选择住在了政府值班室,时常凌晨才能回到临时住处。23日凌晨一点,还在搬运防疫物资的他接到父母电话“你老婆要生了,已经送去医院了”,他连忙在卸下全部物资后,赶到泸阳镇卫生院。在看到分娩脸色憔悴的妻子和健康的女儿,他有初为人父的喜悦,更有未尽责任的愧疚。简单照看了妻女,在将照顾妻女的一切事情托付给了母亲后,陈佳威迅速返回岗位,继续坚守一线。
“我是准爸爸,更是准党员”,陈佳威坚定地说道。
“小家难顾,只为国家”
凌晨5点多,当很多人还在熟睡中时,一身疲惫的泸西村村医张铁玉,已经在村部办公室清点当天的抗原检测物资,而在办公室外的操坪上,她的爱人冯永祥正在对即将进行检测的场地进校消杀。张铁玉是村医,也是一位离退任的村干部,丈夫是一位普通党员,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两人见面的次数很多,尽管多是相视无言,却是默契十足,偶尔相互对视的一个眼神,就是二人彼此间的鼓励和支持,两天共计完成泸西村4639人次抗原检测。他们是“并肩逆行”的“夫妻档”,更是战疫路上的好“战友”。
而这个家庭,也是一个特殊的 “战疫家庭”。儿媳彭亚兰是市三医院护士,从3月18日就一直坚守在医疗救助一线,儿子冯奇是乡镇干部,因为临时封控无法回家,更因为基层防控必须冲锋在前。一家人都要奔赴岗位,只能将年仅2岁的孙女交给姨妈照看,因为常常忙于工作,孙女拨来的视频通话,四位党员家长竟没有一位能够接上通话。
“小家难顾,只为国家”。正是一家党员同心协力、逆行而上,才为千家万户筑牢疫情防控“保护墙”。
“临时党组织就是一个家”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3月25日,在泸阳镇道路执勤点一线,一场特殊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正在进行。为保障执勤点安全、高效、有序运转,泸阳镇坚持党建统领,在疫情防控道路执勤点建立了临时党支部,戮力同心,践行使命,把支部建立在抗疫最前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打赢这场硬仗。
临时党组织成了他们的一个家。“道路执勤点临时党支部的建立,让执勤点的工作更有抓手、服务更加规范了。”道路执勤点的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先利说。该党支部目前包括镇村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共有45名党员,每天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对防疫物资进行转运管理,开展常规全域消杀和防疫台账更新,在泸阳镇战疫一线,他们的身影全天坚守,忙碌且坚定。
党旗引领践初心 凝心聚力战疫情。“临时党支部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统一调度、集中管理,另一方面也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建立的是一个组织,组成的是一个家庭”。泸阳镇党委书记杨小平这样说道。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欧阳婷
编辑:梁馨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