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溆浦:“春耕曲”奏响“粮食安全”主旋律
2022-04-16 11:32:48 字号:

湖南溆浦:“春耕曲”奏响“粮食安全”主旋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陈小勇 张贵平 溆浦报道

早春三月,一场疫情突袭五溪大地,多个全国产粮大县受到影响……

时下正值农民备耕高峰期。记者来到素有“湘西粮仓”之称的湖南省溆浦县,在广袤的田野,只见农户们正在平秧田、造田垄、清沟渠,一派忙碌的备耕景象。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农时不等人,溆浦积极作为,努力在疫情之下打通春耕备耕堵点,确保今年粮食生产不受影响。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的重要要求,不误农时抓紧春耕备耕,保障农资供应,落实惠农政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调动农民积极性,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智能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溆浦县委书记郑湘信心满满地告诉红网记者。

微信图片_20220415160016.jpg

防疫备耕“两不误”

三月,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备春耕。但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节奏。

农民备耕的资金怎么办?所需农资怎样安全保障?

备耕期正是农民最需要资金的时候。针对疫情下银行信贷员无法下村调查签约放款的现状,溆浦农业银行和农商行第一时间推出极简版贷款操作流程,打通“线下+线上”渠道,信贷员通过手机远程指导农户视频建档,就可申请使用贷款。

“太方便了。”看到申请的8000元贷款已到账,低庄镇思溪村村民舒富禹告诉记者,因年前一次意外事故用了一笔钱,造成备耕资金困难,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向农业银行申请了贷款,以为疫情会导致贷款难以到位,没想到仅仅几天时间就到账了,这比以前还省去了来回路费。

种子不好,丰收难保。“买种子时,一要看经销点的经营资质,二要看种子是否在网上有备案,三要看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是否规范。”在观音阁镇农资经销店,防疫措施已全面落实好,农技员向华带着口罩,耐心地向村民传授辨别种子真伪的方法。

“有农技人员指导,正规渠道购买种子,粮食会越种越好!”村民开心地说。

在组织农技员有序下乡指导春耕备耕生产的同时,该县还出动执法人员,对全县323家农资经销门店进行联合检查,确保农户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农药。

该县还坚持早动手、早安排,依托县内重点农资企业、经营户,增加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贮备。入春以来,已贮备杂交水稻与杂交玉米种子60万公斤、农药280吨、肥料2万吨左右,全县农资数量充足、价格稳定、供需有序。

微信图片_20220416082038.jpg

种粮大户成为“主力军”

水东镇黑岩村,种粮大户戴望生的春耕拉开了序幕,在其流转的田地里,拖拉机的轰鸣声、女人们的嬉笑声、男人们的吆喝声,汇聚一起,沸腾了整个村庄。

在桥江镇堰塘村,“80”后袁东显得格外醒目。袁东今年35岁,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他去年通过种粮纯赚了30多万元。

袁东说:“在2007年决定种田之前,我基本上没干过农活。但是,因为看到有些田没人耕种,荒在那里,觉得很可惜,所以就萌发了种粮赚钱的念头。”

于是,他与村民签订租赁合同,流转周边农田890亩种植优质稻,并先后购置收割机、耕整机和插秧机,成为了全县首批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水稻大户之一。

该县按照“明确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转包、入股等形式有偿流转土地,逐步推行土地的规模和集约经营,既实现了“多赢”,也由此培育了更多的种粮大户。

“可以连片作业,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效益最大化。”袁东总结土地流转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土地流转让他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田的愿望。现在,他常年聘用10多名村民帮他打理农田,年产粮食可达600余吨。

目前,全县种粮家庭农场、合作社847家,种粮大户420户,流转耕地10.2万亩,成为了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微信图片_20220416072824.jpg

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县、全省旱杂粮开发重点县,该县将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视为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主动上门、精准服务,农业部门积极为农民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各乡镇紧盯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将种植面积落实到农户、到田块。

坚持“谁种地谁得补贴,不种地不得补贴”,全面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政策。同时,财政预算安排专项300万元,整合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有关政策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稻油水旱轮作等有关项目资金,用于支持发展粮食生产,对30亩以上大户及发展早稻、再生稻等生产环节进行补助。

建立“县领导联乡,乡镇领导联村,村干部包地块”的粮食生产包保责任体系,县委书记、县长各带头创办水稻生产万亩示范片1个,联乡县领导各创办粮食生产千亩示范片1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各创办百亩示范片1个,全县重点创办5000亩以上稻油水旱轮作核心示范区1个,创办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市级示范片2个,建设高标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3.15万亩。

良田粮用,是该县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举措。“去年,我们对5.2万亩农田实施了高标准建设。今年,我们将高标准建设5万亩农田。”溆浦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岳清告诉记者。

“现在老百姓种粮的积极性非常高,目前公司已经和种粮大户签订收购合同2万亩,计划2022年销售突破一个亿。”绿之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广介绍说,公司是溆浦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这几年溆浦粮源供应越来越充足,产量稳定,质量也好。

据了解,今年,溆浦计划粮食播种面积82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0万亩,旱粮播种面积32万亩,恢复双季稻种植面积0.1万亩以上,均比去年稳中有升。

微信图片_20220415160036.jpg

让种粮插上科技的翅膀

现代农业必定是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农业,溆浦坚持“藏粮于技”,走出了一条科技种粮、兴粮的新路子。

高度重视种子振兴。作为国家级杂交制种大县,该县始终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大新品种展示基地建设和强化种业市场监管服务。认真开展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收集本地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110个,入国家种质库资源105份;在全县建立3个新品种展示基地,每年展示水稻新品种25个。

懂知识、重科技的“80后”向延尚,是溆浦当地村民眼中的“田秀才”。他参加了县里的农技培训班,种的是优质稻“丝苗二号”,每亩田比种植普通水稻多收200元。现在,村民们都像他一样种上了优质稻,全村优质稻面积发展到2000多亩。

“我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带着左邻右舍一起赚钱了。”种田带给向延尚强烈的成就感,他高兴地说,“这是打工时想象不到的事情。”

坚持绿色生产和绿色防控。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机械化还田等绿色生产技术,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同时,通过灯光诱杀、田埂种豆等系列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提升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21年该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20%,年新增粮食452万公斤,油料62万公斤,增效1235万元。

大力推广智慧农机。作为“全国全过程农业机械化生产试点县”,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和高新设备在这里是“家常便饭”,从耕田到播种、插秧、收割、烘干、装袋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据了解,该县全过程农业机械化生产综合率达84.92%,连年位列湖南全省第一方阵。

走进溆浦大地,发现田间地头少了面向黄土背朝天、顶着日晒雨淋辛苦劳作的农民和大水牛,多了五花八门的“天牛”“铁牛”和驾驭它们的“飞手”“机手”。

“无人机就像能飞起来的耕牛,一天能作业近200亩稻田,比人工效率高十几倍,能干、划算、环保!”种粮大户袁东说,自打有了无人机,他基本不用背着沉重的肥料箱或喷雾器,蹚水田喷药、施肥了。

种粮大户向延尚告诉记者,“现在有多少地,我们就能种多少地。”有了智慧农机帮助,他去年种植水稻340亩,非常轻松,几乎是挺着腰板把钱赚。今年种粮的劲头更足了,又承包了500亩来栽种水稻。说到这里,他把目光坚定地投向远方,憧憬着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王石磊 陈小勇 张贵平

编辑:刘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