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是端午,无粽子不端午。
初夏的天时雨时阳,去离家最近的山头采一篮娇嫩的粽叶,用井水洗净,再舀几瓢侗藏红米、拌入几把纯白的糯米,再撒入适量的碱,“低阶版”的新晃侗藏红米粽原料便已准备齐全。在老辈的指导下,将粽叶折腾出一个空间,塞入两勺混匀的米,将它捏得棱角分明、绑紧,待绑满一摞,放入锅中,与清水一起接受柴火的“煎熬”,成为香味扑鼻的红米粽。
端午不止粽子,它是传统医药卫生的传承。
老辈们过端午非常讲究,一定要洒扫庭除;外出采粽叶的时候,总不会忘记带回几把艾蒿,悬挂于门窗,以防蚊虫叮咬;如果不是雄黄酒成了管制中药,屋前屋后、墙壁门窗也要接受雄黄酒的“洗礼”。
端午不止粽子,它的诗意盎然。
传统节日的文化事象向来丰富,端午节也不例外。这个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结合在一起的传统节日,从来不缺诗歌。约上三五好友,换上最爱的那套汉服,找一个古色古香的角落,将描绘端午的诗歌一一吟诵,让原本属于这个节日的诗兴勃发。
原文化形态下的端午,还有很多种象征符号,但绝不止是粽子。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刘顿
编辑:杨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