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溆浦: 以天地“粮”心守牢“湘西粮仓”
2022-08-31 18:04:08 字号:

湖南溆浦: 以天地“粮”心守牢“湘西粮仓”

1.png

山背梯田水稻种植。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陈小勇 溆浦报道

《湖南省志》载:溆浦盛产稻米,素有“湘西粮仓”之称。清代《溆浦县志》有“溆人善耕耘”之说。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的溆浦人,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既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的手上,也打造了久负盛名的“湘西粮仓”。

目前,全县现有耕地面积67.42万亩,其中水田54.34万亩、旱地13.0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8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36.5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制种大县。水稻、玉米等6种主要农作物进入国家优质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

“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采取一切有力措施,确保大灾之年粮食稳产保收。”溆浦县委书记郑湘说,“面对今年历史罕见汛情、旱情,作为大湘西唯一的全国种粮大县,溆浦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天地‘粮’心,牢牢守住守稳‘湘西粮仓’。”

2.jpg

北斗溪镇坪溪村乡村振兴稻田。

“藏粮于地” ,土地能生金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下有地,更有底气。

8月,走进龙潭镇乌峰村,映入眼帘的是由村党支部带领党员整治耕地抛荒复种的171.3亩红薯基地。“看着抛荒土地再一次长上了粮食,变成粮地,心里还是很激动。”乌峰村党支部书记谌树柏笑容满面地对大家说。

曾经的乌峰村因耕地分散,村民普遍存在“种田不挣钱、不如去打工”的思想,导致部分土地被抛荒。对此,该村积极探索治理抛荒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等治荒思路,加强“多种田、有补贴”政策宣传,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有效遏制了抛荒现象。

该县强力整治耕地抛荒,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出台《关于加强粮食生产严禁耕地抛荒的通知》《溆浦县2022年粮食生产激励考核办法》《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强化治理耕地抛荒的顶层设计。建立“加大督查、通报问责”工作机制,开展联合督查,及时发布督查通报,启动问责程序,将粮食生产及制止耕地抛荒责任压实传导到乡镇、村组、农户。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该县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禁止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花卉苗木生产以及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和水稻生产功能区内无新增“非粮化”面积。今年,全县完成了1.33万亩耕地抛荒治理和1万亩“非粮化”耕地恢复任务。

治理耕地抛荒和“非粮化”是“土地生金”的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则是“土地生金”的关键。

桥江镇堰塘村种植大户袁东流转620余亩耕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全部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他采取“油菜-水稻”轮作方式,年收入可达45万元,比不改造之前,效益提高2倍多。

该县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模式,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累计建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49万多亩。

一寸土地一寸金。为了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应有效益,该县充分利用旱地、高岸田、幼林地、果园地、中药材育苗地、房前屋后、田头地角,发展高粱、大豆、玉米、红薯等旱杂粮种植,保证全县旱杂粮面积达到33万亩以上。

3.jpg

祖师殿镇美丽稻田。

“藏粮于民”,种粮热情高

藏粮于民,首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溆浦紧盯从事农业生产的关键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多种粮、种好粮。

该县按照“明确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转包、入股等形式有偿流转土地,逐步推行土地的规模和集约经营,以此培育更多的种粮大户。在此基础上,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断稳定和扶持现有的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化服务组织,发挥规模经营主导作用。

“可以连片作业,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效益最大化。”该县种粮大户向延尚总结土地规模经营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现在,他常年聘用10多名村民帮他打理农田,年产粮食可达600余吨。

4.png

县委书记郑湘察看水稻长势、农田灌溉情况。

目前,全县种粮家庭农场、合作社847家,种粮大户420户,流转耕地10.2万亩,成为了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坚持把合理发放补贴作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实行“谁种地谁得补贴,不种地不得补贴”,全面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政策。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整合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有关项目资金,对30亩以上大户及发展早稻、再生稻等生产环节进行补助。

粮食生产有风险,农业保险来帮忙。该县紧紧围绕经营增效做文章,积极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大力开展强制性农业保险工作,完善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做到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保险全覆盖。

采取“领导带头办、上下联合办”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粮食生产办点示范创建活动。共创办市级万亩示范片1个、水稻绿色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5个、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市级示范片1个。这些示范片因管理精细、技术到位,平均产量在600公斤以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5.png

葛竹坪镇水稻喜获丰收。

“藏粮于技”,增产又提效

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大型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在田野中穿梭,广大农民忙活在田间地头……

溆浦大力发展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农业,走出了一条科技种粮、兴粮的新路子。

“藏粮于技”,首先从一粒种子开始。作为国家级杂交制种大县,该县认真开展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收集本地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110个,入国家种质库资源105份;在全县建立3个新品种展示基地,每年展示水稻新品种25个。

始终坚持绿色生产和绿色防控。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机械化还田等绿色生产技术,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同时,通过灯光诱杀、田埂种豆等系列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提升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今年,该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粮食增产450万公斤以上,增效1300万元以上。

作为“全国全过程农业机械化生产试点县”,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和高新设备在溆浦是“家常便饭”,从耕田到播种、插秧、收割、烘干、装袋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据了解,该县全过程农业机械化生产综合率达84.92%,连年位列湖南全省第一方阵。

“无人机就像能飞起来的耕牛,一天能作业近200亩稻田,比人工效率高十几倍,能干、划算、环保!”种粮大户袁东说,自从有了无人机,他基本不用背着沉重的肥料箱或喷雾器,蹚水田喷药、施肥了。

“坚决打好打赢抗大旱持久战,最大限度减少旱灾损失。”尤其针对今年持续旱情,该县组织镇村干部用抽水泵、机械打水、洒水车洒水等方式,对急需用水的农作物进行灌溉。深子湖、金家洞等水库加强调度管理,连夜疏通渠道,减少水源浪费,最大限度保障农田灌溉。及时下发《灾后农业恢复生产技术意见》,组建专业技术指导组帮助乡镇抗灾救灾。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抗旱人员25211人次、抗旱资金1060.7万元、抽水机3668台、抽水管477802米、汽柴油64169升,并多次开展人工降雨,确保粮食生产不受影响,大灾之年不减产。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王石磊 陈小勇

编辑:彭渊林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