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肖利平
2022年9月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是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的重点,长期以来,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领导干部插手干预、招标代理机构不专业、评标专家徇私舞弊等突出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交易过程也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指出:要完善分类统一的交易制度规则、技术标准、数据规范,创新交易监管体系,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现场管理、预防交易腐败提供了根本遵循。那么,我们要如何扎紧工程建设项目交易招投标领域防腐的藩篱,为“大抓实体、大兴产业”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呢?我认为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做到“应电尽电”。怀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2011年全省较早成立的交易中心之一,是在整合原市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药品采购服务中心、产权交易所等五个部门交易机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一个新的统一的全市唯一的交易平台,旨在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成立之初,所有项目都是线下交易,人工办理交易业务时,不可避免的漏洞较多,如打招呼、围标串标、修改标书、暗标做记号等。为堵塞这些漏洞,市交易中心在着力推进交易信息化平台建设上狠下功夫。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各项交易业务工作已经从最初的线下人工办理逐步过渡到网络线上办理,交易方式已经从以前的纸质标过渡到现在的电子标。2018年7月,“怀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平台”上线,实现了招标公告发布、项目进场办理、场地预约等功能的半流程电子化交易。2021年10月,市交易中心对交易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了有全省招标范本的发改、住建、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100%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网上进场受理、网上预约场地、网上自主选择保证金缴纳方式、网上发布招标公告、网上不见面开标、网上随机抽取专家、电子评标、网上发布中标候选人、网上公布中标结果等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既极大地方便了市场主体,又堵塞了线下人工操作的诸多漏洞。比如,实行网上不见面开标,使招标人、投标人围标串标的可能性大大减少,投标人一旦网上报名、上传电子投标书,在开标这一天才能够解密、知道投标人的信息;评标专家的随机抽取和闭环管理,杜绝了投标人、代理机构与专家的串通。
二、优化评标系统功能,做到“应异尽异”。专家评审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关键环节,评标专家是代理机构、投标人等市场主体钱权交易、实现自身利益的“围猎”对象。一些代理机构在长期服务过程中,想方设法结交评标专家,容易出现买通评标专家、评标专家不负责任“倾向性”评审等暗箱操作行为。为了预防评标专家腐败,打破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走网络“远程异地评标”之路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以来,远程异地评标规定的实施规避了实际操作层面的诸多风险点。根据《湖南省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暂行管理办法》,达到较高标的金额的项目必须实行远程异地评标,如住建类单项合同估算价4000万元及以上的施工项目、水利类单项合同估算价3000万元及以上的施工项目等必须采用远程异地评标。远程异地评标的副场及评标席位都是通过全省远程异地评标综合调度系统随机产生,在省综合评标专家库抽取终端随机抽取主场(项目受理地)和副场的专家,做到了远程异地评标“三随机”“五不知”“六自动”,副场及评标专家名单系统自动加密,评标专家的管理实现了从抽取到评标专家信息的传送、专家来评标现场的身份核验、统一保管通讯工具、走专家通道、过三道门禁、评标区封闭评标等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评标专家独立、客观、公正评标。今年1至8月,全市257宗工程建设交易项目中,远程异地评标项目49宗(含自愿申请1宗,不包含承接副场的45宗),成交金额65.7212亿元,远程异地评标率达到了102%,有效斩断了伸向交易项目的黑手,进一步保障了工程建设项目评标活动规范有序。
三、把准工作职能定位,做到“应管尽管”。按照“应管尽管”要求,全力建设阳光、诚信、安全、高效的交易平台。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管出担当作为的过硬作风。持续纠正“行政监督外无管理”的认识偏颇,努力增强全体员工维护交易现场秩序、严明交易纪律的管理意识和做好交易现场管理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让自觉抓交易现场管理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蔚然成风。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不断推进自我革命,认真开展“三整顿两提升”干部作风建设专项活动,把清廉交易中心建设摆在首位,不折不扣落实好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有关工作要求;形成交易平台无盲区、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管理格局;完善管理制度,搞好管理流程再造,明确管理主体责任,优化制度上墙落地,形成更加成熟的管理制度体系;经常性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警示教育和交易现场管理督促检查,努力培养一支有责任、有能力、有戒律的管理队伍。二是加强现场监督,管出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代理人员、评标专家、行政监督人员、投标人员等各类主体,包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和平台系统维护人员,只要进入项目交易现场,都必须在有效的“监督管理”下开展工作,在交易现场形成各自履职、互相监督的严肃氛围。对评标室人员进行重点监督。评标专家是项目交易的评判者,只有他们阳光了,交易才会阳光,只有对他们进行监督了,他们才会阳光。所有评标专家只要进入交易现场,就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严禁与交易现场的其他人员擅自交流接触。在评标期间,全程接受行政监督人员监督,严禁出评标区域。行政监督人员是实现阳光交易的重要保障,他们必须切实履职,全程近距离对专家评标行为实施监督,同时接受专家和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监督。评标室人员全程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监督室监督,评标过程录制音像资料,形成实时监督与回放复查相结合的监督格局。对其他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代理人员、投标人员与评标专家、行政监督人员实行隔离管理,系统维护人员在监督下提供技术服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在实施现场监督的同时,接受其他人员的监督。三是加强系统维护改造,管出通畅运行的交易效率。加强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维护,建立统筹调度、联调联动、风险研判、问题共治的系统维护机制,形成系统维护合力。加强与移动通信、政府云计算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的联络沟通,形成信息输出、转发、处理、展示等资源匹配的网络布局。加强交易平台系统合作单位的调度,进一步优化交易平台系统维护机制、提升维护人员技术素质和协作意识,打造系统性能适配、运转协调的环境,保障交易高效运行。根据适度超前、开放兼容的原则,预留平台系统功能升级空间,做好系统升级改造长远规划。与时偕行,实施系统升级改造,不断提升系统集成性能,增强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交易平台数据与其他平台实现共建共享,为项目交易大数据分析和运用大数据分析成果、完善交易流程、确保交易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总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在反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中应运而生的,理应在交易现场管理中有所作为。我们不仅要做到“应管尽管”,而且要理直气壮地“管”,切实扎紧项目交易防腐藩篱,让阳光下的交易更加阳光。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肖利平
编辑:杨伶霞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