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州“锹里”地区,生活着2万多苗民,俗称“花苗”,当地“花苗”以“口传”方式记录并传承着一种民间音乐——靖州苗族歌鼟。“歌鼟”是流传在锹里地区男女歌队对歌和喜庆宾主对歌时唱的一类多声部苗歌,它集茶歌、酒歌、饭歌、山歌、三音歌、担水歌等为一体,它贯穿于苗民各个生活中。而后约定俗称,苗民便把“歌鼟”视为“多声部苗歌”的总称。
靖州苗族歌鼟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族习俗可分为:茶歌调、酒歌调、饭歌调、山歌调、担水歌调和三音歌调等。其歌词多为七言四句,内容涉及到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唱咏风物等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音乐的音律和音程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演唱采取由低至高、由轻至重、由少至多的递进形式,多以单人低声部起歌,其他声部先后进入,多个声部相互交替流动。演唱语言主要用当地苗族土语(酸话)。其歌唱活动往往与苗族民俗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苗族歌鼟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加强了对苗族歌鼟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重视歌鼟基础保护工作,搜集整理歌鼟歌词,成立苗学研究会,编写歌鼟简易教材;加强歌鼟基地建设,扩建大堡子岩湾歌场,修复大堡子岩寨鼓楼,保护和开发三锹地笋苗寨等;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组织歌师、歌手参加首届“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参加中国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魅力靖州——走进三锹“苗族歌鼟”》系列节目的录制工作,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举办“湘黔桂三省苗歌会”等。这些措施,为保护苗族歌鼟,宣传扩大苗族歌鼟的影响,调动苗族青年学歌热情,提供了条件,产生了积极效果。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杨超 禹宇 李晓 贺兰 袁鑫杰 张丹
编辑:刘顿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