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顿 通讯员 江智敏 郑春艳 洪江市报道
“6年的时间,我从一名贫困户走上了小康路。” 10月24日,在洪江市熟坪乡罗翁村,杂交水稻制种大户蒋明良正和基地农户为刚种下的油菜进行浇灌施肥,百亩油菜基地,一片生机盎然。他告诉记者,他的“蜕变”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对今后的农业产业发展,水稻制种工作充满了信心,坚定了信念。”
“我们充分利用土地,实行‘稻油轮作’模式,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收入,土地也不会浪费。”每当水稻收割完后,勤劳的蒋明良都会种上一批油菜花,用来蓬松土地,也多挣一份收入,“一举多利,双丰收。”
在此之前,蒋明良是一名典型的贫困户,世代为农,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种植水稻。为了让家人生活过得更好一些,2008年,蒋明良在同乡的介绍下,一同来到海南务工,主要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工作。但多年在外的打拼,并没有使蒋明良的家境发生太大的改变,一家人的日子依旧过得十分拮据。
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一系列针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蒋明良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16年,蒋明良辞去了海南的工作,带着8年制种经验回到洪江市熟坪乡罗翁村,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经验丰富的水稻制种农户,在本村和周边村镇集约三百余亩土地开始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并与深圳兆农农业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定向买卖合同,有效解决了销售问题。
“之前我就是给别人打零工,自己种点水稻吃,一年不过一两万的收入,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合伙人谢松华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自从跟蒋明良一起做制种后,每年最高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回到家乡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工作,是我最明智的选择。”蒋明良介绍,他们集约的水田,政府每年能补贴250元/亩,此外还有100元/亩的种植奖励,遇到病虫害技术上的难题,驻村后盾单位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联系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他说,受天气影响,虽然今年产量较往年有所减产,但丝毫不影响他们鼓起来的钱袋子,“除去人工、技术、种业等各项开支外,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
从粗放耕作到半机械化耕作;从传统农民到转变为“产业新型农民”;从贫困拮据的生活到走上小康大道……在蒋明良的“蜕变”中,充盈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与补贴力度。“国家政策越好,对农业扶持力度越大,政府奖励越高,我就越有胆子大胆干。”蒋明良告诉记者,将充分发挥好杂交水稻制种大户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引导更多农户参与其中,增加村民收入,让更多的人日子好起来、富起来,钱袋子鼓起来。
截至目前,蒋明良所在的罗翁村杂交水稻制种面积500余亩,年产值达200余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蒋建明表示,下一步将抛荒的一百多亩土地全部用来杂交水稻制种业发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进一步实现土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刘顿 江智敏 郑春艳
编辑:杨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