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退伍老兵的“医”线初心
2022-12-29 18:59:56 字号:

退伍老兵的“医”线初心

图片1.jpg

周自来在村医务室给村民看病。

12月25日清晨,冬雾弥漫,湖南省洪江市洗马乡岩背后村在浓雾的笼罩下苏醒,路边光秃秃的树枝丫上,田地里满是白霜。此时,68岁的“村医”周自来,肩挎药箱,已经走在了上门问诊的路上。

岩背后村位于雪峰山深处,山势高峻、路险林深,交通极为不便。全村有9个小组,共521户1555人。平时村民有头疼发热、大病小恙,唯一的依靠,就是村内唯一村医周自来。

常年起早摸黑,行走乡间行医的周自来黢黑苍老,很难与退伍老兵挂起勾来。而一旦话及当年事,飞扬的神采一下子填满了他脸上所有的沟壑,感觉又回到了火热的军营生活。

周自来1972年入伍,成为部队生产兵团卫生队员,期间因外出采药途中救火被授予三等功,如今已经是一名有着52年从医生涯的退伍老兵。

“乡亲们看病艰难,要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了病。”周自来告诉记者,军人退伍不能褪色,患者的呼声就是命令,在哪里都得“战斗”。秉持着这朴素的信念,1976年退伍后,他毅然放弃到外面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村医。

谈话间,记者与周自来来到了83岁的留守老人肖永忠家中。“上次输完液拿的药刚好吃完,周医生又准时上门送药来了,要不是碰上周医生,我这把老骨头早走了。”肖永忠边招呼记者边说。

同行的洗马乡宣传委员赵海斌告诉记者,肖永忠患有冠心病,老伴儿走的早,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患病住院初期心理总伴随着一走了之的消极思想。回村后,在周自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上门悉心治疗和耐心开导下,重新鼓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村里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周自来时常怀揣着一个小本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详细记录着患者的姓名、年龄、病症、用药时间、家庭状况、心理状况等。“村里面的留守老人缺乏关爱,我们从医的除了给患者治病以外,更要为患者疗心。”周自来说。

周自来忙完准备起身前往另一位患者家时,附近村民吴端清主动走过来跟记者招呼说:“你们是来采访周医生的吧?他可是个大好人了,平时看病除了随叫随到以外,还经常为生活困难的村民自掏腰包垫付医药费,有些病人到离世也没能还上……”

扶危济困是周自来的从医宗旨。面对上个世纪岩背后村部分群众经济基础较差,患者拖欠医疗费的情况,他多年来一直秉承救死扶伤的精神,首先考虑治病救人,然后才酌情收费。“病人要是有钱了肯定会还的,还没还就证明他们经济条件仍旧没好转。”周自来说,“虽然很苦很累,但看到病人恢复健康,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当记者问及到这么大年纪怎么不去城里跟孩子团聚颐养天年时,周自来毫不犹豫地说,“去城里生活固然便利,但放不下岩背村的患者。”让他感叹的是,虽然现在村卫生服务站依旧只有他一名医生,但是医疗条件好了,道路修建得更畅通了,村民看病更方便了。

周自来告诉记者,自己曾因办事外出过一个星期,返村后发现,有的患者病情加重、有的甚至不幸病世,心里一直愧疚。之后每次外出,他总是心神不宁牵挂着岩背村的患者。为此,他毅然决然给自己立下了“外出最多超过三天”的原则,守护着自己的职责。

一人守护一村,从青丝到白发,从绿军装到白大褂,周自来用军营锻造的信仰、纪律、品德和意志,践行为民初心,赢得了村民的好评。

暮色苍茫,结束一天的下村看诊,周自来又戴上老花镜,通过手机小程序整理着村里一人一档的健康档案。灯光下的他面色沉静,皱纹与白发犹如一枚枚勋章,依然在抒写着一名老退役军人的忠诚为民情怀! (李林 段瀚玺)


来源:红网

作者:李林 段瀚玺

编辑:张金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