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沅滋沅味|龙兴酥糖——沅陵母亲的爱
2023-06-05 20:22:38 字号:

沅滋沅味|龙兴酥糖——沅陵母亲的爱

1.1图片1.jpg

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酉水河畔,吊脚楼上,小轩窗外,蔷薇花懒洋洋地趴在花架上,小心翼翼地数着对面嫣红色的芍药花瓣。芍药的花瓣上含着“春泪”,清风拂晓而过,“春泪”亲吻着萱草的花苞,正如铜镜前给女儿梳理头发的母亲那般,双眸里蓄满了依依不舍的情愫。

“蕊蕊,张婆婆福禄双全,由她来给你来开面,是我们的福气。女人,一辈子只做一次开面,寓意着一生只嫁一人。”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婆婆正在用绞合的双线绞去女孩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着眉毛。

“母亲,我想要一场古典的、土家族风的婚礼。”

“好啊,那我们就沿着酉水送你出嫁!也好沾一沾酉水拖蓝的福气。”

沅陵县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酉水拖蓝”的传说。每逢盛夏时节,二酉乡和明溪口镇的农户要通过水路嫁女儿时,上苍不忍父母子女分离,就会以降下暴雨的方式“阻拦”一会儿。待暴雨过后,乌云散去,阳光再次洒下温暖,酉水流域就会呈现出一半浑浊一半清澈的奇景来,好似骨肉之情不可被分割。老人们称之为“酉水拖蓝”,认为这是上苍对沅陵人的赐福。

次日,阳光浓烈,河涨洲上芳草萋萋。金丝楠木打造的迎亲喜船在沅水中逆流奋楫,喧天的锣鼓声正如新郎那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娘的心情。新郎面容清秀,温文尔雅,身着金线龙纹喜袍,肩上至腰间缠着红色的绸缎,站在船头以作揖的方式回谢两岸不相识的祝福。

吊脚楼上,女孩正在换广绣凤穿芍药的喜服。母亲为她簪好赤金凤钗,给她盖上红盖头,还不忘叮嘱她要孝顺公婆,体贴丈夫。弟弟弯下腰,背着姐姐,伴娘为她撑着红伞走到吊脚楼外的渡口处。亲朋好友站在两旁祝福,女孩把前一晚与母亲一起制作的龙兴酥糖抛向大家。

此时,新郎已上岸。

新郎从舅佬倌处接过新娘,以公主抱的方式将其迎上喜船。女孩母亲喜极而泣,追上来几步默默地看着女儿女婿顺着酉水向沅水行去,泪如雨下,丈夫上前擦拭泪花,给她喂上一块女儿出嫁前做好的龙兴酥糖。吃着甜蜜的酥糖,女孩母亲的情绪才逐渐平缓下来。

“相公,你想看看我的嫁妆吗?”女孩取出鸡翅木黑底红蝠篆圆盒,里面盛满了明前的碣滩茶与红糖,这是土家族俗称的“甜茶”,是要带到夫家给长辈敬茶的,以收获长辈的祝福。她取三分“甜茶”,沏了一杯茶递给新郎,又取来榆木红牡丹浮雕的食盒,上面铺了一张活灵活现的,红色喜鹊叼团花的剪纸,下面装着的是满满当当的龙兴酥糖。

1.2.jpg

沅陵制作酥糖是从明朝中期开始的,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众多酥糖制造作坊中,又以沅陵县糕点厂的酥糖为翘楚。1982年8月前,称“沅陵酥糖”;1982年8月后,为了突出沅陵地域风情,打响沅陵传统美食品牌,改称“龙兴酥糖”。

沅陵县糕点厂的龙兴酥糖制作也与其他地方的酥糖不一样,尤其是在馅料的制作上极为出彩。在制作馅子之前,先把芝麻用水浸湿、洗净、去其壳,然后用锅把芝麻焙干炒熟。炒熟的芝麻要求呈银白色,颗粒膨胀,用手指一捻即成粉末。然后把它拌和其它原料制成馅子。沅陵酥糖的骨子更是与众不同,做骨子的饴糖要用人力拉扯数次,使它既有韧劲又有弹性,饴糖越拉越白,远看如白霜蒙裹,用它做成的骨子其薄如纸。

龙兴酥糖的前身并不是“喜糖”,而是来自没落王朝里一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疼爱。明朝中后期,皇权逐渐被宦官剥夺,再加上倭寇泛滥,导致各个府州民不聊生,不仅孩童们失去了小零嘴儿,就连温饱也成了问题。可即便生逢乱世,也抵挡不住沅陵母亲的爱。为了安抚孩子们,沅陵母亲便开始节衣缩食,省出芝麻,用小麦种子制作饴糖,再经过繁杂的工序,制作出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酥糖来。时不时地给孩子们拿一小块,孩子们就能开心一整天。看着孩子们开心快乐,沅陵母亲也会心满意足。

都说父爱如山,那么母爱自当是如这滔滔沅江水般连绵不绝的。如今,中国共产党守护着华夏山河远阔,龙兴酥糖的前世今生也得到了圆满的融合,正向着它理想的轨道,奔赴着自己的星辰大海。龙兴酥糖在新的征程里,开启了新的征途,作为“陪嫁”,它是沅陵母亲对女儿婚后生活的美好祝福,希望女儿为人妻后生活甜蜜,夫妻宛如橡树,并肩而立,与丈夫不离不弃地经历着世间的纷纷扰扰,共同承担家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哎——吔嗨——吔咯,新人欲过酉水湾咯,哎——吔嗨——吔咯,酉水托蓝送福泽咯嗨。”喜船沿着“酉水托蓝”行过山花烂漫的二酉画廊,沅水上的纤夫们纷纷踏着浪花,喊起了沅水号子,只是这一次的词儿被改成了这对新婚夫妻的祝福。沅水号子声高亢、悠远、绵长响彻了两岸,这新人为了感谢纤夫,给他们送去了红包和龙兴酥糖。纤夫的妻子把龙兴酥糖藏进竹制的背篓里,打算把这份喜气带给家里的孩子们……( 舒莎)

来源:时刻新闻客户端

作者:舒莎

编辑:彭渊林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