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彭凤华 米婕僡 新晃报道
让更多老百姓“端旅游碗、吃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持续擦亮“新晃黄牛”的金字招牌,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让传统村落留住乡亲、传承乡风、记住乡愁。
这是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7月8日在新晃侗族自治县调研期间,针对新晃“农文旅”融合提出的期望。
一直以来,新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做强做足地方特色,努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奋力描绘着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秀美新画卷。
7月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新晃侗族自治县波洲镇江口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资料图片)
大有深意的调研地点
在新晃,毛伟明调研了三个地点,记者梳理发现,三个地点的选择大有深意。
第一个地点是新晃县波洲镇的江口村。这是一个乡村旅游帮扶重点村,也是其所在的波洲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龙头村,致力通过打造湘黔边界周末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做好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文章。走进村子,放眼望去,远山叠翠、㵲水蜿蜒,干净整洁、瓜果飘香的田园人家吸引着周边游客纷至沓来。该村的桂花岛和美乡村整治示范点被评为怀化市的市级十大网红打卡点,今年五一期间,桂花岛接待游客近万人。
7月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新晃侗族自治县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调研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情况。(资料图片)
第二个地点是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集肉牛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着“新晃黄牛”这一金字招牌,近来,这家企业积极探索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合作社联结带动4830多名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并在为“新晃黄牛”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持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加工车间。
第三个地点是位㵲水之畔的龙溪古镇。这是一个明末清初起开始临水架楼、开店兴业并一直繁荣至今的古镇,古镇里有留下了无数代人脚印的青石板路,有200余栋保留着岁月印迹的古建筑,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时代风韵,是“文化+旅游”的一个典型。
7月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新晃侗族自治县龙溪古镇调研当地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工作。(资料图片)
龙溪古镇。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新晃的产业,既包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自身的发展,也包括基于农业而兴的第二、第三产业。当下的新晃,正在“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此,当地不断深入挖掘特色资源禀赋,采取“自主发展、委托分红、合股联营”等多种模式,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文化、旅游相互赋能,不断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
发展各类产业,其目的有二,一是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多措并举推动劳动力稳定就业,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二是为乡村建设提供支撑,如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学习运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并加快实现全覆盖,统筹引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实现乡村塑形与铸魂的并重。
“农文旅”融合在新晃
新晃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80%以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县城镇化率为44.29%,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县。
与此同时,新晃县还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并且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是著名的“中国湘西黄牛之乡”和“黄精之乡”,有着丰富且优质的农业资源。
新晃黄牛。
比如,新晃黄牛肉、龙脑樟、侗藏红米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晃黄精、五倍子蜂蜜入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新晃黄精国际城”黄精年交易量目前已经占到全国的1/6,以黄牛为代表的特质农业和以黄精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晃黄精。
为促进黄精产业发展,新晃县先后引进初(深)加工龙头企业12家,实现年加工黄精鲜品3万吨、黄精干货6000吨,带动就业万余人。新晃黄牛的养殖、加工规模同样相当可观——目前,全县拥有标准化黄牛规模养殖场190个,黄牛产业省级龙头企业3家,黄牛肉及副产品年加工产能已达2万吨,黄牛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近17%。“新晃黄牛”位列湖南首届十大农业品牌。
这些,都为新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劳动力稳定就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及农业、文化、旅游的相互赋能,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此过程中,很多村镇也在努力挖掘当地资源特色,通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丰富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新业态,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旅融合。
更有龙溪古镇这样的特色小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乡风民俗,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让传统村落留住乡亲、传承乡风、记住乡愁。
这些,正在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端起了旅游碗,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凉伞镇工业辣椒种植基地。
新晃的振兴努力
为了推进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建设,为了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新晃一直在努力。
比如,为推进产业发展,新晃县先后出台了《新晃侗族自治县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新晃侗族自治县经济发展顾问及产业发展顾问聘任实施细则》,构建起了“产业长+执行产业长+产业发展顾问+项目长”的产业发展工作机制。
在产业发展顾问的选聘上,新晃县立足产业发展需要,放眼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人物,经过部门申请、组织考察、县委审批等程序进行选聘。去年以来,围绕精细化工和新金属材料、中药材、特质农业、商贸物流、文教康养、金融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就有23名来自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成为了新晃的产业发展顾问。
为了推进集体经济、乡村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今年2月,新晃县委、县政府印发了《新晃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集体经济乡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擂台赛”工作方案》,拉开了常态化“一主两辅”擂台赛的序幕。
“一主”,即是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两辅”,则是指“强化乡村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旨在将壮大村集体经济放在更为突出的主导位置,用“产业兴旺”保障“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逐步实现“五个振兴”。
这是一场自我加压的擂台赛,也是一场将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更高阶段的擂台赛。
努力当然不止于此。
比如,近年来,新晃县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借助大数据科技手段,打造数字乡村治理系统,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了乡村善治从治理向“智”理的新飞跃。
新晃“数字乡村”平台建设。
比如,在侗族聚居的凉伞镇巧建“积分制”,用“党建+微网格+积分”的管理模式,成功破解了村规民约推行难的难题,让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
再比如,通过“乡村振兴人才汇聚工程”等人才工程项目,大量乡村振兴亟需的专业人才被引进新晃;通过创建全省唯一的乡村振兴现代金融服务试点县,新晃逐步建立了覆盖经济发展的全产业金融链条,人才与金融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
持续的努力,造就了新晃“农文旅”融合上的不断创新和实践,也造就了今日新晃乡村振兴蒸蒸日上的崭新局面。
也正是在无数新晃人的努力之下,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秀美新画卷,正在新晃大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王石磊 彭凤华 米婕僡
编辑:张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