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胜强(前)奔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刘松摄影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瞿云 冯奎 贺子平 戴昆霖 怀化报道
初春,绵绵细雨滋润着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的广袤土地。
修葺一新的环村柏油路上,邵胜强穿着雨衣快步走着,他在察看中药材长势,琢磨着春季补种,力争把去年大旱的损失夺回来。他目光坚定,不时和队员们及村干部交流,爽朗的声音浸染着身边人。而他心底的悲痛有几人能懂?就在两个月前,他最为敬重的母亲永远离开了。
作为省政府办公厅派驻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近两年时间,一边是家里3位亲人先后离世,一边是落后山村亟待改变,他把失去亲人的痛楚深藏心底,尽心竭力推动马家村振兴:村两年项目实施计划、五年发展规划,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推介;26个惠民项目落地,梦想绘就“一基地、三工厂、一物流仓储”的省级农业示范现代产业园蓝图;2022年村集体经济较上年增长24.5倍,达254万余元。
邵胜强(中)察看中药材长势。刘松摄影
拳拳之心写忠诚
“我们代表省政府机关,必须蹚出一条路子,为湖南省乡村振兴摸索一些可行经验。”2021年5月,邵胜强从省城来到马家村开启帮扶之旅,他誓言铮铮。“他做什么事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告诉我们要处处做好一个‘忠’字。”工作队员刘松说,讲政治、站位高、忠于党,是他给人的深刻印象。
细数邵胜强的履历,不难发现“忠”字烙在他心上的缘由。
“缺衣少食是我的童年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邵胜强出生在左宗棠的故乡——湖南省湘阴县,红薯当过主食吃,上学缺过学费,初中前看病没进过医院而是靠赤脚医生,从小历经清贫,令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深入骨髓。邵胜强学习刻苦,成绩比较好,然而家里姊妹多,读高三那年因借学费的艰难决心穿上军装。
邵胜强是军人世家,父辈的正气和智慧深刻影响着他,为了不放弃人生追求,1992年12月,他毅然参军入伍。从战士到军官,从基层干部到作战参谋,十余年军旅生涯锻炼了他,特别是在军中从事机要工作那段时光,骨子里刻下了对党绝对忠诚。同时,他还参加过98抗洪、2021年望城大众垸湘江抗洪等重大行动,磨炼了品格、坚定了信念。
2004年,转业地方考入省政府办公厅。如今48岁的邵胜强,已在省政府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十几年,无论何岗何职,他都时刻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特别是他对农村的那份爱意愈发沉淀。
邵胜强(中)与队员合影。瞿云摄影
切切之情为人民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多年前,他曾在部队主动请缨上孤岛看守监狱,如今他在申请书下坚定地摁下红手印,主动申请到我省西部农村去完成乡村振兴的使命。
临行时,省领导“巩固脱贫攻坚当示范,推进乡村振兴立标杆”的殷殷叮嘱时刻萦绕在他耳畔。“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前方使命在召唤,邵胜强未曾歇脚,也不容自己歇歇脚,一头扎进大山,开启艰巨的帮扶征程。
面对马家村土地相对贫瘠、山洪灾害频发、村集体经济薄弱,党建、基建、产业等各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的困难,邵胜强对队员刘松、任轶仅说了六个字:“战斗,战斗,战斗”。
近两年的时间,他同队员舍小家为大家,忙党建、忙基建、忙产业。融入村子,同困难群众结对子、认亲戚。把工作当事业、把驻地当家乡、把群众当亲人,平均每月工作时间达到29天。
当地山区特产不好卖出去,邵胜强与队员集思广益,2022年11月,马家村集体腊制品工厂拔地而起,并投入使用,当年建设当年受益。
“选好产业,要实,要稳!”他因地制宜,把中药材石菖蒲、山银花种植加工业作为村集体主导产业。引入丽珠集团、湖南湘枳生物公司等多家大型药企,村集体与药企签订15年包销协议,打造“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初级加工+订单式销售+保底价回收”的中药材产业链。
马家村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2021年省政府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以往马家村土地抛荒现象较为严重,邵胜强发动群众修建机耕道15公里、排水灌渠9公里,仅用时4个月,就将千亩荒山开垦成良田。农耕条件的迅速改善,激发了村民生产热情。
“工作队驻村后,干部群众从根本上改变了思想观念,大家跟着工作队真抓实干,自力更生!”麻溪铺镇党委书记张金山谈起工作队入驻马家村带来的变化时感慨万千。
去年3月,邵胜强组织沅陵县7支省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建立产业联盟,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打通上下游各个环节,协同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链,为乡村振兴事业探索新模式。
“要做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人。我是农民的孩子,要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干在实处。”邵胜强的话掷地有声,并用行动印证。
如今漫步马家村,宽敞整洁的柏油马路向远处伸展而去,一边是油菜花吐出了黄色的花蕊,一边是各家各户白墙上绘制的党建图文,新农村画卷已然徐徐铺开。
省政府办公厅驻马家村工作队新建的沅陵县新潇湘腊制品加工厂房。瞿云摄影
绵绵之思无尽期
一个对党忠诚、热爱人民的人,必然深爱着自己的亲人。邵胜强就是这样的人。
从小家境贫寒,让他早早懂得生活的艰辛;从军报国十几载,使他自感亏欠父母太多。好不容易等到能多点时间陪伴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近两年来又因时代的需要,再次与其分开。
“每次我离开家的时候,母亲都站在老家窗口,向我招手。”回想起分别的场景,邵胜强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还有就读高三的儿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不但不能陪读,还让孩子吃了一年的盒饭……全家人都默默地支持邵胜强的驻村工作。
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他牵挂的身患重病不能生活自理的母亲。邵胜强说:“对母亲的思念和眷恋让我喘不过气来。”这一切的一切没有让邵胜强失去信心,反而成为他做好驻村工作的动力源泉。
“不能让这个选择显得没有意义。”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战场”,带头抗旱、开荒、采摘,冲在最前线,以身作则带领全村前行。
2023年1月2日,是他永生难忘的日子,这天,母亲病情急转,家人送医不到一小时便溘然辞世,据身边亲戚说,他母亲临终前一秒,环顾了一下四周,长长叹了口气,也许是没见到她一生最疼爱的幺儿,遗憾离世。彼时,他正奔波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路上,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见上,更别提母亲留下只言片语,这是他心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如果我在母亲身边,也许她不会这么快离开。”由于父亲离世10多年,母亲接二连三患病,后来两年几近瘫痪,母亲成了邵胜强最大的牵挂。在省政府机关工作时期,除非工作忙,每周末他都尽量会驱车返湘阴,抽出两晚睡在母亲房间,陪伴照顾母亲,母子俩有唠不完的嗑,虽然母亲每天半夜要起床几次大小便,或因病疼需要为母亲按摩换衣裤,但那是一段他和母亲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母亲的离世,邵胜强悲痛万分。哭过痛过,他擦干眼泪又匆匆奔赴村里,邵胜强说,“现在没有牵挂了,甩开膀子去干工作了。”
“我多想带她到马家村看看啊!”他说,母亲是位善良的人,一直默默地支持他的选择,如果母亲在天堂能看到马家村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定非常欣慰。
自古忠孝难两全。邵胜强用大忠彰显了大孝,用“初心和担当”诠释了“忠与孝”的真正涵义,他把动情的诗行写在了他热爱的沅陵大地上。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瞿云 冯奎 贺子平 戴昆霖
编辑:彭渊林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