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新晃凉伞镇:招商队伍“走出去”,人才项目“引进来”
2024-04-26 11:50:15 字号:

新晃凉伞镇:招商队伍“走出去”,人才项目“引进来”

图片1.jpg

大年初三召开精英座谈会。杨绍碧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姚彩虹 新晃报道

“既能学到新技能,在家里花点时间就能靠这个挣钱,真是一举两得!”近日,参加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山花手工艺培训班的村民张艳笑呵呵地说。

今年以来,新晃凉伞镇牢固树立“大招商”理念,充分发挥三面接壤贵州省的区位优势,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围绕资源、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召开恳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贵州、湖南多地“叩门招商”,进一步深化湘黔经济社会合作交流,实现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完美配合。

图片2.jpg

招商团队到贵州考察品牌鞋代加工项目。杨绍碧摄

招商队伍主动出击,让资源“进得来”

大年初三,凉伞镇组织召开“凉商回归、共谋发展”招商引资精英座谈会,共24名在外各行业成功代表参会。座谈会上,乡贤代表们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实事、招商引资等方面谈创业感想、提谋划策略。现场气氛热烈,当即便有2位精英表示,要回家乡投资。

“乡贤精英们对凉伞发展十分重要,我们借助春节这个返乡团圆的时刻,与在场的能人志士们搭建起了双向沟通的桥梁,你们能够及时知晓家乡的新发展、新政策,我们也能从你们身上获取新想法、新思路。今后,我们会将‘大年初三恳谈会’作为惯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各位精英们保持密切联系,探索更多形式深化与‘凉商’的交流,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凉伞镇党委书记钟晓华表示。

今年3月,凉伞镇招商队伍相继前往贵州省玉屏县、岑巩县、黎平县等地考察、洽谈招商事宜,深入了解品牌鞋代加工、温泉开发、田园民宿等项目的运作模式,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将符合凉伞镇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引进来”,与贵州省山花手工艺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识,提供代加工服务,目前已在凉伞镇开展第一期15天的手工艺编织培训班,共101人参加。

经过招商团队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凉伞镇2024年新引进项目8个,涵盖中药材、烤烟、光伏、手工制造等产业,投资金额14260万元,到位资金8840万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项目“留得久”

招商引资,“留得住”“做长久”是关键。凉伞镇以“硬招”优化营商“软环境”,让已投资与有意愿投资的企业“如沐春风”“宾至如归”。

在前期“三送三解三优”的基础上,凉伞镇定期组织专人深入走访调研,一对一为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增强企业认同感,使其成为凉伞镇“以商招商”的重要伙伴。同时,对于有融资增项需求的企业,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联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专业指导人员等方式,助力企业增信心、强发展。此外,主动引导同类型企业抱团发展,如屋顶分布式光伏在凉伞辖区市场广阔,凉伞镇秉持“应合作尽合作”的原则,鼓励光伏公司进场,镇村两级全力协助,目前有4家公司常驻。

图片3.jpg

寻找黄豆种植场地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难题。杨绍碧摄

截至目前,凉伞镇共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政策解读1次,解决企业难题2条,通过用心用情、真抓实干营造了更高质量的基层营商环境,做到“以情感商、服务安商”,激发了招商引资新活力。

激发关键少数活力,让产业“干得好”

产业发展离不开“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等“关键少数”。凉伞镇黄雷村的返乡创业者舒厚槐,便是其中一员。

今年3月,舒厚槐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抢抓先机,主动依托镇级招商企业山花手工艺发展有限公司,申请创办代加工凉鞋品牌鞋厂,采用“手工艺+现代化生产”的模式,与村民建立合作关系。他租用车间,提供必要的工作设备和原材料,组织镇辖区内的留守老人、妇女等,举办了第一期编织鞋带的培训课程,聘请手艺娴熟的技术员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编织出既美观又结实的鞋带,后续定期回收售卖成品。这一模式能吸引大量村民参与,使得村民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也为代加工鞋厂提供稳定货源,实现“双赢”。

图片4.jpg

手工艺编织现场培训。杨曼达摄

舒厚槐是凉伞镇无数返乡创业者的一个缩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返乡创业、带动家乡”的深刻内涵,也为凉伞镇其他有意愿回乡创业的能人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据悉,近年来,凉伞镇高度重视返乡创业人才,鼓励、吸引各类人才“回故乡”“建家乡”,坚持将返乡能人发展成党员,目前凉伞镇辖区内返乡创业大户共有18名,吸纳10位能人进入党员队伍,这类“关键少数”带动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王石磊 姚彩虹

编辑:何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