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个国有林场的转型之路
2024-11-24 18:12:53 字号:

一个国有林场的转型之路

初冬时节,芷江西晃山金顶色彩缤纷,景色如画。

“这里实在太美了!”绵延数十里的天然斑茅高达数米,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山脊上一排排风力发电机徐徐转动叶片,这样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芷江和麻阳两县交界,以西晃山山脊线划分管辖区域,芷江县域内称为五郎溪国有林场。

(三道坑景区坐落于芷铜高速出口)

2008年,芷江批准成立三道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下文简称“三道坑管理所”),管理所与五郎溪国有林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自此,这个自收自支的森林经营单位,转型成了重心为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从“砍树”变“护树”,这其中要面临的难题可不少。停止商业性砍伐后如何“靠山吃山”,做到既保生态、抓改革,又兴产业、惠民生?近年来,三道坑管理所正在不断尝试。

“那时单位是自负盈亏,以采伐为主,靠砍树卖钱发工资。”今年55岁的骆秀辉,1992年从部队复员后分配到林场上班,主要负责林场繁育、防盗伐和防山火。“我记得有一年,工资都发不出。”

当了30多年的林场职工,骆秀辉早先抡过斧头,端过油锯,在国有林场改革后,从砍树的“光头强”,摇身一变换了身份,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管理员。

近年来,芷江三道坑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国有林场转型升级,盘活国有、集体、村民闲置资产,实现自然保护区高质量发展。

“转型后也不砍树了,以保护为主,发展三道坑生态旅游。”骆秀辉总结说,“从‘砍树饿肚子’到‘护树卖风景’。”

(西晃山云海)

“我们有21万亩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有3万亩国有林场的资源。负氧离子最多达到10万个以上,这里空气新鲜,非常适合康养。”三道坑管理所党组书记、所长张艳文介绍,三道坑管理所依托溪瀑和西晃山风车、云海资源,打造以瀑、潭、溪、云海为主要景观导向的原始溪谷观光体验区和露营基地,成为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三道坑景区坐落于芷铜高速出口。这是一片广袤的动植物天堂,森林茂盛,物种多样。南方红豆杉、银杏、鹅掌楸等珍稀濒危树种,和锦鸡、猫头鹰、穿山甲、娃娃鱼等珍贵野生动物在这里肆意生长。

2023年11月24日,芷铜高速建成通车,成为芷江—三道坑—铜仁沿路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助力。

芷江西晃山金顶海拔1405米,距离五郎溪高速出口30分钟车程。管理所将闲置的工区管护用房升级改造成民宿,露营平台、配套建设厕所和浴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部完工、对外开放。

记者亲身体验三道坑管理所打造的“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后发现,游客从三道坑溪流出发,可以一边欣赏原生态的美景,学习了解生物多样的美丽,又能通过爬山涉水来健身,陡峭的步道还增加了游客的挑战欲和成就感。

(三道坑瀑布)

“张主任以前让我搞旅游,我还反驳他,今年我就不反驳他了。”说话的人是村民谭群英,5年前还在外地打工,现在是群英农家乐的老板。

为了照顾孩子上学,谭群英将家里的自建房改造成农家乐。此前,农家乐主要负责芷铜高速项目的食堂项目,高速公路开通后便转型为接待游客,主营当地出产的土鸡、土鸭和黑猪肉。

(露营基地)

“张主任每天散步路过,都会拉拉家常,询问一下,我们有什么事情可以向他反映。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他都帮我们解决。”谭群英说道。

“把资源用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在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同时,三道坑管理所还带动当地百姓参与旅游开发,农家乐和民宿产业蓬勃发展。

在谭群英农家乐附近,一大早,农家小院老板罗金菊就忙得不可开交。

看中当地旅游发展的商机,来自外地的罗金菊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赁村民闲置的木屋改造成了民宿。民宿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同时,配套空调、洗手间等生活设施。游客来到这里体验田园风光,出门就是三道坑景区,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西晃山顶的风车。

(西晃山金顶景色)

罗金菊告诉记者,通过芷江雪峰米业在三道坑的土地流转,打造沈丛文笔下的“玉腰米”优质稻基地,让游客既能享受到自然生态,也能品尝到舌尖上的美味,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和体验感。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国有林场的防火道变成了生态旅游步道,防火瞭望台变为了观景台,林场工区变为了深受游客喜爱的民宿。

(三道坑星空)

如今的三道坑景区,发展活力十足,面貌焕然一新。(记者 补秀梅 李金欣 通讯员 钟波 田骅 黄建建)

来源:怀化日报

编辑:杨伶霞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