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红评五溪丨从“过路城”变热门打卡地,怀化文旅凭啥火了?
2025-08-29 18:38:57 字号:

红评五溪丨从“过路城”变热门打卡地,怀化文旅凭啥火了?

微信图片_20250723215521.jpg

当屈原“上下求索”的意境在天问岛光影中苏醒,东南亚椰风与五溪烟火在东盟集交融,曾困于“过境难留客”的湘西边城怀化,正借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东风,以“一轴四点”为钥,开启文旅破局新篇。

如今的怀化文旅,已呈“点面联动、质效双升”的鲜明态势。

“点”上突破亮眼。比如榆树湾文旅商综合体项目,已完成54家多元业态品牌招商,借创新消费场景重焕老城烟火活力。

“面”上热度彰显。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数据,直观印证其吸引力。全市接待游客175.12万人次(同比增 47.77%),其中省外游客 47.89万人次(占比27.35%),怀化凭独特魅力跻身“新晋顶流”,成为游客与市民争相奔赴的目的地。

这场从“文旅洼地”到“城市地标”的蝶变,不只是景观迭代,更是怀化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深度践行。

文化为魂,串起千年文脉与多元风情,是怀化文旅的立身之本。不同于简单堆砌景观,怀化的“一轴四点”始终锚定“在地文化”的根脉。㵲水廊道如银线穿珠,将屈原文化、民族文化、东盟风情与古驿文明串联成链。天问岛以《离骚》为魂,用现代科技让千年“问天”精神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榆树湾深挖怀化51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从建筑肌理到饮食手作,让民族风情不再是遥远的符号;东盟集依托国际陆港优势,将东南亚的热带风情化作家门口的“微度假”;荆坪古村则以千年古乐为基,让“中国宫廷音乐第一村”的雅韵唤醒沉睡的驿道文化。这种“向内扎根”的文化挖掘,让每个地标都有了独特的“怀化基因”,也让“城市漫游”有了厚重的人文底色。

创新为翼,打破“重建轻营”的传统困局,是怀化文旅的活力之源。怀化清醒地认识到,文旅项目不是“一次性景观”,而是需持续生长的“生态体”。因此,它跳出“政府包揽”的老路,以市场化思维激活“一池春水”。《福地长歌》游船演艺“文化+科技”的沉浸式体验,让5.2公里的㵲水航线成为流动的文化课堂;91.76%的重点文旅项目社会投资占比,让社会资本从“参与者”变为“主导者”,怀化与投资方、建设运营方的“双向奔赴”,印证了市场对怀化文旅的认可。这种“运营前置”的思路,不仅避免了“建完即冷”的尴尬,更让文旅项目成为能造血、能就业、能留客的可持续业态,真正实现“主城留客”从愿景到现实的跨越。

惠民为本,让文旅温度浸润民生日常,是怀化文旅的价值落点。旅发大会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民生工程”,这是怀化始终坚守的初心。当陆港大桥的灯光点亮㵲水夜色,三毛烧烤店的老板娘多请了伙计;当东盟集周边的道路变宽、路灯变亮,张阿姨的傍晚多了散步的去处;当33个老旧小区、170座公厕完成提质,8495户居民的生活多了幸福感。更难得的是,“一轴四点”不仅串联起景点,更加速了鹤中一体化的融合。贵州游客白天逛东盟集、晚上赏夜景、次日品古乐的顺畅体验,正是“交通互通”迈向“生活相融”的生动注脚。推窗见绿的口袋公园、畅通便捷的城区路网,让文旅发展的红利,真正装进了每个市民的口袋。

怀化的文旅蝶变,从来不是偶然。它用“文化扎根”避免了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用“市场破局”破解了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用“惠民初心”守住了城市发展的温度。如今,当暮色中的怀化仍涌动着人潮,当“慢下来、留下来、还想来”成为游客的心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旅新生,更是中小城市依托特色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五溪大地的“诗与远方”正在烟火人间中,书写着更长久的精彩。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张兴诚

编辑:梁馨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