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采完,做完,又到了发头拨工资时候。5月30日一早,采茶工三三两两,有说有笑,邀约来到茶场。
女老板彭静华一家早在场部门口等候,结账台上摆放一沓现金和账本,先来后到,凭顺序号办事。
核对工钱单子,算账,付款,签字,当面点钞,在名单上摁个手印,然后乐呵呵回家。
贫困户王满英是27号,前面还有10来个人,她坐在一旁静静等候,本来今天上山收油菜,接到电话,就顺便过来领工资。
王满英的家在茶园山脚下,走路半个钟头,从开荒到产茶,有茶采茶,无茶抚育,砍草、锄草、施肥,是个编外“老长工”。
每年三至八月,王满英抓住季节上山采茶,无论一叶一芯还是两叶一芯,她采的茶长短一致,匀称整齐,又快又好,交货从不返工,老板经常人前夸她。
“门前有茶场,手头用钱活得多,想吃肉,采半天茶,买肉钱到手了。”王满英说,以前没产业,补贴家用靠挖药材、砍竹子,体力活,非常苦。
今年67岁的王满英,是湖南沅陵县凉水井镇腊塘村人,老伴身体差,儿子神经有问题,抓钱手少,用钱地方多。这几年,依托茶园,她务工增收,体体面面脱了贫。
“只要人不懒,哪有穷到头!”这季采茶,王满英的工钱为3666元,拿了90个采茶工中最多。算完帐,老板忘记付钱,王满英举起空手板,哈哈大笑。
茶场做完绿茶做白茶,还有3个月采茶季,王满英说,可以再挣6000元,加上茶园抚育做工,一年下来,万多块钱收入雷打不动。
残疾贫困户张敏珍,语言有障碍,一个人生活。这些年,一边享受政府低保政策,一边到茶场务工,开荒、锄草、砍坎、采茶,什么活都干,年工资8000多元,生活无忧。
“人老钱老,有个茶园,老年人找钱有‘用武之地’!” 贫困户谢酉英虽不能干抚育活,但采茶不缺席,每天收入60多元,把全家生计经营得有条有理。
今年闹疫情,大三学生胡玉玲上不了学,母亲在县城打工的火锅店暂停营业。前些日子,娘俩到茶园采茶10来天,收入1100元,拿到工资,胡玉玲高兴得三蹦两跳回家。
“多个茶园多条增收路!”村民李玉秀今年下苦力上山采茶,补贴开支,拿到1812元工资,激动得热泪盈眶。几年前,两口子在杭州打工,日子过得舒服,去年丈夫患病,耗尽积蓄。
一座茶园,带富一群人,承载一方希望。9年前,在荒凉的雷公尖山上,彭静华夫妇和好友砸进积蓄,开园种茶,开办茶产业,亲身感受“苦了老板笑了村民”的滋味。
“茶产业是扶贫产业一点不假!”彭静华说,茶场每年开工资30多万元,带动周边7个村近百人就业,32个贫困户务工脱贫,20多人年工资收入在5千元至1万元。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杨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