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芷江:破立并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前,芷江侗族自治县委印发《芷江侗族自治县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明确17项改革任务,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改在深处落到实处。

自今年4月芷江被列入“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县”以来,该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标追求,围绕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五个维度,全面构建“五位一体”教育改革评价体系,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生态全面改善,教育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9月1日,该县芙蓉学校作为全省4所学校代表之一,接受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的视频连线视察。12月6日、12月15日,该县“双减”工作在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每日快报中两次获表扬。

党委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从“管理”到“治理”

芷江县委政府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用,优化教育改革顶层设计,出台教育改革文件20余个,将教育评价改革纳入全县十大改革攻坚行动之首。

建立教育优先发展“54321”工作机制。明确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五优先”;做到定期研究教育、定期评议教育、定期服务学校、定期督导考核“四定期”;落实联校县领导及部门每年为学校引进一个项目、添置一套设备、解决一个困难“三实事”;县委、县政府坚持每月听取教育工作汇报,每月走访、调研学校“两坚持”;教育系统每月工作例会学校书记、校长述职评议“一述评”。

据了解,2021年,芷江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学校调研130余人次,解决学校用地、饮水等实际困难68个,联系捐赠图书、体育器械等160万元。完成恢复芷江三中高中部等10件教育实事,投入5487.38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增公办学位1570个,为不足200人的中小学按200人标准补齐公用经费,启动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城区改扩建小学3所、初中3所,新建小学2所,将增加学位5000余个。

改革教育管理机制。实施乡镇初中规模化办学,全县乡镇初中由24所调整为19所,新组建县第四中、五中、六中,解决乡镇初中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低下等难题。组建“一集团五学区”教育治理平台。以芷江一中为核心校组建“民族教育集团”,构建小学、初中、高中贯通培养体系,打造一体化学段、学科教改实验圈。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相同或不同学段的学校结成“五个学区”,构建有利于教育品质整体提升、学校办学特色积极培育的生态环境。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组织县内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深化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设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促党委政府及县直部门依法履职,有效杜绝权力越位、缺位、错位。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年终教育工作述职制,每年对18个乡镇、30个县直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并纳入县绩效评估,强化结果运用。

学校评价:从“平面”到“立体”

芷江用发展的眼光动态评价学校,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打造“文化+特长”的高中特色办学,构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办学水平评估。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细化88条评估指标,每年5月定期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今年认定示范校5所、监控校3所,动态管理。针对全县教育发展现状,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分年度确定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每年12月进行中小学校年度重点绩效考核,分层分类评价学校。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评估,重点评估资源配置、师资结构、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今年10月,完成首次评估,梳理五类问题213个,及时督导整改,有效促进全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设置质量评价指标,将信息技术与实验操作、音体美劳等级科目、近视率纳入考核指标。创新质量监测方法,1—3年级由学校自主绿色测评,毕业年级教学质量主要采取学科质量监测和现场表现性评价方式评定,肄业班年级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学期与学科双错峰的方式,随机抽取年级与学科,进行质量监测。强化质量分析反馈,实行网上阅卷,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综合分析学生学科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情况,自动生成评价报告。

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出台教育教学规范管理十条,鼓励学校微小创新,特色发展。上坪学校运用局域网和班班通终端,设置红歌点播、自制书法视频教程,推进美育、书法教育,效果显著。东门口小学为每个年级引入贝享阅读智慧书柜,实行多样化云阅读,并建立个人阅读空间,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明显提升。

教师评价:从“唯一”到“多元”

芷江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立足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及岗位特点,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

坚持师德为首。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首要依据。严格师德评价考核,以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依据,采取自我评价(10%)、学生评价(20%)、同事评价(30%)和综合考核(40%)综合记分,每学期考核一次。全面整治教师有偿补课等行为,实施“清零”行动。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建立师德信用档案。加强警示教育,全年组织开展从教宣誓、师魂映党旗演讲等教育活动20余次。

坚持多元考核。以专业成长为导向,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培养教师教学、教研、育人和信息技术应用“四种”能力。成立9个名师工作室、13个学科骨干教师工作坊,分学科组建105个“课堂教学指导团队”,送培、送教、送研进校入点全覆盖。以课堂效果为导向,引导教师回归课堂、精耕课堂。明确教师工作量化要求,教师必须满工作量上岗。建立课堂教学督查机制,重点纠正满堂讲、不面向全体、不抓课堂纪律现象。以育人增值为导向,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实施“低分率”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

坚持关爱激励。积极组织开展教职工篮球比赛、教职工田径运动会、教职工文艺展演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增强教师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把每年9月定为全县“尊师重教月”,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注入教师奖励基金,广泛开展尊师重教表彰慰问活动。在媒体上定期推送优秀教师报道,宣传优秀教师事迹。通过中小学国旗下的讲话,将芷江三中优秀援疆教师武丽华的动人故事传遍全县各个校园。

学生评价:从“成绩”到“发展”

芷江从品德修养、学习与探究、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目标维度,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多元发展。

注重全面发展。推进“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进校园,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构建全面发展育人体系,让学生“做得了公益、上得了讲台、进得了赛场、登得了舞台、下得了田地”。与湖南省教育报刊集团合作,推进“小记者”站试点,引导中小学生由校内走向校外。推进足球、武术、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五球一拔一跳一会”、艺术展演及校园体艺节等活动。将学生体质检测成绩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考核重要内容,投入135万元,添置体育测试器材。首批建成10个县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推进中小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全覆盖。

注重绿色发展。强化学生“五项”管理,实施学生书面作业审批制,分层教学、分类设计作业,提倡作业不出校,设立无书面作业日。构建“作业辅导+艺体活动”课后服务体系,城区和农村学校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比分别为98.9%、65.6%。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85%,学生由2100余人减至48人。关爱学生,建立特定疾病、特异体质、特殊心理“三特学生”档案及一对一帮扶机制,落实学生容错、纠错包容制度,营造快乐、仁爱的学习成长氛围。

注重持续发展。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注重收集学生成长途中的学业成绩、实践经历、个人荣誉、及社会评价。坚持教育机会公平、公正,幼儿园就近入学,小学免试入学、划片招生,初中就近划片、均衡优质、随机派位招,普通高中实行“文化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方式和均衡生招生政策。

用人评价:从“学历”到“能力”

芷江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选人用人理念。

拓宽补充渠道。建立良好的教师准入机制,凡有志从教人员都可以通过特岗招录、定向培养、社会招聘、员额制招聘等形式进入教师队伍。在教师公开招聘、选调及交流、调动过程中,对第一学历不作限制性的要求。

创新岗位管理。教师编制实行动态调配,县教育部门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额内统筹分配各校编制,自主用编用人。教师跨校统筹使用,引导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解决不同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等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分城乡和学段实行职称岗位统筹。创造性设置优秀教师经济待遇岗位,在优秀教师受职称岗位设置影响的情况下,城区学校高级职称、一级职称在原有设置比例基础上提高6%确定岗位。

实施自主管理。推进放管服改革,扩大学校人事、财务、教学自主权。学校处室领导由学校党组织任免,全县各学校党组织选拔、任命中层管理人员284名。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三年一大聘,一年一小聘,按需设岗、公开竞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评价,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规范教师职称岗位递补,把从事班主任工作、师德考核优秀等作为必备条件,实行择优递补,不唯年龄,不唯教龄。

来源:芷江

编辑:刘顿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