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侗乡,春色满园,山野披绿,流水潺潺。
田野,汇聚着春耕的力量;空气,荡漾着诱人的芬香;村庄,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一条条农村公路宛如一条条“巨龙”通村到户,一座座民风淳朴的农家小院洋溢着村民幸福的笑脸,一幅秀美活力的侗乡乡村新图景愈加清晰。
今年,新晃侗族自治县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发展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构建乡村振兴“2+N+X”格局和“1+2+3+N+X”金融服务工作体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宜业、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美丽乡村。
产业兴 跑出致富“加速度”
4月6日,凉伞镇美老村振兴能繁母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忙着清扫场舍、铡草、喂料,牛棚里体格健硕的黄牛正大口咀嚼着草料,在不远处的田地里,养殖大户龙家坤正在收割牧草。
“今年赶上好政策,多亏了银行授信的贷款,解决了在资金上的困难,又多养了50多头黄牛,想借着虎年好好拼一把!”龙家坤告诉记者,养殖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共有存栏牛140多头,带动桂岱村、冲场村部分村民一起壮大黄牛养殖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
“学习到新的种植技术特别开心,今年烟叶种植了150亩,一定能有个好收益!”4月7日,参加完烟叶生产技术培训的扶罗镇种植户吴建勋对烟叶种植充满信心。在培训会上,技术人员针对该县土地特点、烟叶移栽准备、移栽方法、施肥、病虫害防治、后期管理等烟叶种植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2022年该县计划种植烟叶3600余亩。
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新晃在产业发展上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稳定猪、菜、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因地制宜发展新晃黄牛、黄精、龙脑、侗藏红米、五倍子蜂蜜、设施蔬菜、东魁杨梅等产业,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创新出台“产业长”工作制度,按照“一个产业,一位产业长、一个专班、一套政策”模式,打造具有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两品一标”产品和供粤港澳大湾区菜蓝子产品基地认定。
环境美 打造宜居“新家园”
行走在波洲镇柳寨村,墙面的环保宣传壁画冲击眼帘,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了“门前三包”责任牌,整齐摆放着垃圾桶,在村里的显眼处还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亭。
“以前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生活习惯很难改变,垃圾分类是个难题,经过长期的努力,现在大家都能很自觉地将垃圾分类好再投放到统一的垃圾收集点。”柳寨村党总支副书记潘勇境介绍,柳寨村以建设“美丽乡村 幸福家园”为目标,在做好基础设施提质的同时,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新晃不断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构建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模式,全面推进新晃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专业化、运作模式市场化和专项治理常态化,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全县农村13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
“我早就想拆除家门口这废弃猪圈了,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刚好这次村里面要拆除废弃圈舍,我是大力支持,拆了好嘞!刚好用这块空地修个小园子,再种一些桂树、桃树,即好看又实用。”中寨镇比足村大田组村民杨长荣笑呵呵地说。近日,比足村上下齐动员,大力拆除塌房烂院、废弃圈舍60余处,针对拆除整治出来的闲散地块,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绿化、美化或修建成组内停车场。
如何让农村更清洁更宜居?新晃从厕所革命、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村庄清洁行动等方面着眼,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行动”,完善比学赶超“打擂台”机制,积极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的大美格局。今年,聚焦乱占耕地建房、违建别墅、“一户多基”、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强化村民建房规划管理,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的全方位生态建设,极大改善农村河流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确保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生活安 提升群众“幸福感”
“张姐,现在电信诈骗手段越来越多了,您一定要警惕啊,切勿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资料、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近日,贡溪镇工作人员在集镇中心设立普法咨询点,宣传普及用火用电安全、妇女维权、防拐、反家暴、反诈骗、农民工维权等法律法规,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宣传手册等资料400余份,引导群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乡村自治,则百姓安。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新晃紧盯基层治理空白点、薄弱点,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实施无黑无毒无(电)诈无(非)访“四无”创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党建+微网格”“院坝会”“辅警长”“五个到户”等方式把纠纷调解、法制宣传、证照办理等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全面推行“互联网+警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农民群众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带动村民凝心聚气、齐心共治,优化村环境。
讲文明 绽放美丽“文明花”
“现在提倡鲜花祭祀,我也要响应号召,不放鞭炮不烧香纸。”4月5日,前往山上挂清的扶罗镇村民王大姐说道。清明期间,扶罗镇多措并举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在主要路段共设14个“文明祭祀”劝导点,15台流动宣传车,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禁火令1.4万余份,群发短信2万余条,号召群众要以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网上祭祀等安全、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让文明风尚逐步深入人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新晃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全县乡风民风得到改观,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风貌明显提升,黄赌毒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得到遏制。
“村民的文明意识和以前比大有提高,邻里之间更加和睦,老百姓也更懂法守法了。”米贝苗族乡碧朗村党委书记杨序志说。该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实现乡风文明在全县乡村从生根发芽走向开花结果,开展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美家美妇”“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邻里互助”“爱心帮助”“结对帮扶”“认领微心愿·争当圆梦人”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农村“善行义举榜”“移风易俗光荣榜”等形式,宣传先进典型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农民群众投身除陋习、树新风的生动实践。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米婕僡
编辑:彭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