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浅谈农村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路径探索

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要求,也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明确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1673491943563.png

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就是要积极促进“做蛋糕”和“分蛋糕”这两件事。这为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思路,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助力“分蛋糕”,就是促进社会公平,金融业要发展普惠金融,做好减费让利,防范好金融风险。

目前,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如何消除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

从“做蛋糕”角度出发。即发挥金融杠杆的积极作用,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多维度、多层级优化经济结构,扎实打牢物质基础。

(一)对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投入要加强,公平分配公共基础服务。基础设施的好坏决定了共同富裕社会“基石”是否牢固,是促进公共基础服务的前提。能源、交通、通讯、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都是共同富裕社会美好生活品质的保障。因此,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投入是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必经之路。不仅要继续支持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更要把握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大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基建的支持。要充分发挥传统的信贷工具的作用,更要发挥BOT、TOT、REITs等新金融工具的作用。引入长期资金,强化对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要素保障,促进公共基础服务的公平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强化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为共同富裕社会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制造业都是基础产业,它承担了国民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是迈向共同富裕高品质生活的关键台阶。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现代制造业,赋予了共同富裕社会高品质生活的物质新内涵;同时,制造业的发展会极大的创造就业空间,创造更多财富机会,成为降低低收入群体数量、提高中收入群体数量的重要引擎。因此,强化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应成为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点和根本路径。制造业庞大的体系、丰富的层次必然要求金融体系提供多渠道、多维度、多层次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制造业市场主体良好的融资环境是保障和促进制造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三)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为共同富裕提供内生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动力,也对财富创造的分布、财富合理分配等产生影响,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战略支撑,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基建、现代制造业等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企业从价格要素走向价值要素,创造高附加值就业机会,是建设橄榄型社会的有效路径。因此,应加大对科技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最大可能地发挥金融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能力,为共同富裕提供内生动力。针对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型科技企业轻资产、成功概率低等不确定性,金融机构需要突破既有的服务理念、模式和机制,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股权抵质押等方式拓宽抵押品范围,通过开展政、银联动等模式平衡风险与收益,实现金融供给的精准化。

(四)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的金融支持,为共同富裕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社会最大的财富,生态环境的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质量正相关,生态环境的质量越好,经济发展的潜力越大;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社会公共品,是共同富裕的追求之一。因此,应立足于“碳中和”目标,围绕环境污染治理、节能减排、低碳绿色发展等领域,积极创新相关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供给,以金融支持促进美丽低碳生态环境建设。

从“分蛋糕”角度出发。即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服务公平,保障市场主体的融资环境,维护市场主体财富机会的公平性,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提供公平的金融支持。

(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城乡差距。“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是共同富裕的攻坚领域,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环节。农村三产融合度低,流于表面和形式的粗放式开发模式等因素,不利于资金、人才等的资源集聚,农业经营主体间存在发展水平、资源获取等方面不均衡现象。从金融层面上讲,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落后,导致“三农”产业缺少最基本、最关键的资源——资金。因此,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起点和根本路径应该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农村征信体系,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从农村金融的制度供给、组织体系、产品与服务体系等多维度协同推进,核心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抵押担保不足问题,以及信用基础与环境问题。一是要完善顶层设计,推进普惠性的数字金融,建立银、政、农信息共享机制。二是要完善农村担保体系,构建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促进农业担保公司发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支持作用。三是要创新农村产权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各类产权资产对农民融资增信提额的支撑作用,拓宽部分农村产权流转范围,拓宽农民融资创业致富通道。

(二)强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支持,推动“提低扩中”。加快补齐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项,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县域、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短板,推动城乡金融服务均衡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创新主体,具有优质的就业主体,是主要的财产组织形式。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大企业是主要的财产主体,小企业数量虽然很多,但属于大企业的附属物。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服务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化为基本特点,这时小企业具有了不再依附于大企业的独立价值,并且大企业也有小企业化的趋势。但这一群体由于天然存在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缺乏资信等融资短板,在逐利资本的眼中,往往是容易被忽视、边缘化的主体,得不到适当的金融支持,从而在共同富裕建设方面难以实现共享共建。因此,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机制、改进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支持,满足其合理的、创富致富的金融资源需求,是共同富裕绕不开的节点。

(三)向消费者提供正常的金融服务供给,维护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一是消费者的信贷需求、理财需求都需要金融部门提供充分的渠道、适当的产品。在规范理财行为的同时,促进金融创新,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合适的理财产品,比如通过REITs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让更多普通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二是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好其财产安全,才不至于在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做“负功”,才能守护好共同富裕的成果;维护好其合法权益,才能维护其合法致富的机会,最大可能降低其致富的成本。从监管的角度看,就是要从解决人民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角度出发,通过依法、公平、公正的监管,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避免普通民众因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所拥有资源的不平衡而在致富的路上分化,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兜底性工程。而消除资本逐利性,则是从资本监管着手,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省农信联社怀化办事处

编辑:刘顿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