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怀化市委财经委员会在会同、靖州两地召开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现场观摩会,深入一线检阅发展成果、把脉产业方向。与会代表实地调研会同箱包、靖州中医药等特色产业链建设进展,现场感受产业集聚、企业创新的蓬勃脉动;集中听取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情况汇报,系统梳理成效、研判形势,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攻坚方向与重点任务。此次观摩既是一次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再动员、再部署,为怀化持续推进“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掀起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轮热潮。
近年来,怀化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推动怀化市“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今年前三季度,先进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9亿元、增长16.9%;医药大健康业综合产值230亿元、增长16%;现代农业综合产值593.8亿元、增长7.96%;商贸物流业增加值365.12亿元、增长8.2%;文化旅游业总花费472.83亿元,接待游客5030.97万人次,分别增长10.48%、10.36%。
高位推动,凝聚产业发展合力。将发展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积极构建全市共抓产业“一盘棋”格局。强化顶层设计引领。紧密对接国省战略方向,率先在全省制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专门成立主抓产业的市产业发展促进事务中心,基本搭建起具有怀化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深化链长机制执行。将“链长制”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总链长,积极构建“市级领导+市产业链(产业)工作专班+县市区(园区)”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一年一考核”机制,形成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今年以来,各链长累计调研233次,解决关键问题468个。依托重大活动赋能。围绕抓实产业,接续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建设年”等重大活动,汇聚产业发展各方资源,有效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和产业结构升级。2024年“招商引资年”中,全市新签约产业项目517个,占比95.7%;总投资1396.62亿元,占比95.4%。今年“项目建设年”市重点建设项目中,产业项目年度投资455.19亿元,占66.9%,比2024年提高3.1个百分点。
聚焦特色,提升产业发展质效。立足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大力做好“特色”“产业链”“升级”三篇产业文章,全面塑造区域特色产业竞争新优势。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将全市产业体系由最初的“5+14”优化为“5+10”,今年再新增绿色矿业、竹业产业链,合并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形成全新的“5+10”产业体系。将县市区主特产业链由47条精准优化至34条,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做强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怀化国际陆港战略支点,持续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不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箱包皮具、中医药、竹业、种业、绿色矿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其中,箱包皮具产业从起步到起势仅用2年时间,聚集链上企业187家,从业人员高达1.8万余人,1月~9月实现总产值45.24亿元,“国际箱包之都”呼之欲出。培育核心企业梯队。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积极构建“链主引领—骨干支撑—小微协同”的雁阵格局。比如在竹业产业链中,已形成以怀化恒裕竹木、湖南辰铭等“链主”企业引领方向,众多小微企业在细分领域协同配套的良性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跃升。
厚植生态,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将优化产业生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与竞争力。强化政策与金融双轮驱动。聚焦箱包皮具、竹业、中医药等特色产业,量身定制专项支持政策;设立国际陆港基金、怀化绿动新能产业投资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精准赋能产业链建设。推动科技与人才双向赋能。深化产学研融合,成功引进10余名院士专家,组建“首席专家工作室”,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现代中药制药中心、安江育种产业园等一批引领性项目稳步实施,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打造低成本高效率营商环境。持续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深入推进“低成本怀化”建设,不断擦亮“身在怀化 办事简化”亮丽名片。近年,怀化市两度荣膺《环球时报》“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今年以来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件达14.64万件。
下一步,怀化市将持续深化“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加速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全省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怀化贡献。
(作者系怀化市委财经办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动办)党组书记、主任石政懿)
来源:时刻新闻客户端
作者:石政懿
编辑:雷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