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会看检察丨检察建议“小切口” 助推社会“大治理”

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参与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重要抓手。怀化市检察机关坚持从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延伸,推动检察建议从“办理”向“办复”转变,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82份,均已回复并采纳,充分发挥了检察建议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作用。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2000余支杜冷丁流入瘾君子手中?

经查,怀化洪江区某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某某,因帮助吸毒成瘾的某村医杨某某,近四年间利用处方权多次开具,或由杨某某自行开具杜冷丁共2000余支。除病患治疗外,1500余支杜冷丁被杨某某使用。后刘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该案系洪江区首例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罪案件。针对麻醉、精神药品监管漏洞,洪江区检察院向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业开展集中整治,从严落实“三级”“五专”措施。为放大治理效应,该院将情况通报给市卫健委。市卫健委在全市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并联合市公安局、市场监督部门印发《怀化市医疗机构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有效杜绝失管滥用问题。

检察机关是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力量。从个案办理推动“我管”促“都管”,走出了“小建议”撬动“大治理”的生动实践。该案获评最高检惩治涉麻精药品犯罪典型案例、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检察建议。

抓前端、治“未病”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检察建议就是抓后者。

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经过扎实调查核实工作,怀化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向各县政府、县卫健局、县交管中心制发了检察建议。推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管控专项监督,并形成调研报告呈报怀化市委。

市委将调研报告提出的问题及对策逐一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市检察院紧密加强与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出台工作机制,开展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市人大常委会就推动地方立法进行调研论证,向省人大呈报争取纳入省级层面立法。

深入“查病灶”、精准“开良方”,以“检察建议+调研报告”模式转化为党委决策,检察建议的重要性得到凸显。

实践充分证明,检察建议不止于办结了事,更要从个案中抽丝剥茧到社会治理的类案问题,追根溯源推动系统治理,真正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以程某某为首的恶势力犯罪分子,长期盘踞在鹤城区、麻阳一带,指示团伙成员以交友、恋爱、提供保护等名义,吸纳未成年人加入团伙组织实施犯罪活动,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

为切实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针对校园管理及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管理存在的问题,联合向相关部门制发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实现1+1>2的效果。这也是全省首份“司法+检察”建议书。

在落实检察建议过程中,检察机关持续跟进监督,支持、配合、帮助被建议单位做好整改落实工作。还通过公开宣告送达,邀请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参与,让检察建议“落地有声”。

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党委领导下协同各方共治。全市检察机关均建立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认真开展将检察监督融入人大工作评议的通知》,支持运用检察建议助推问题整改,有力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来源:怀化检察

编辑:杨伶霞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