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初冬,小雪后,是生姜采摘的好时节。在蒲稳村生姜种植基地,杨自付的40亩生姜迎来了丰收。
这几天,杨自付和亲戚朋友齐上阵,忙着采挖今年的最后一批生姜,为明年预留姜种。杨自付手持耙锄,身体前倾,一脚把大耙子踩进姜地,使劲一掘,“抱团”的新姜离开了土壤,用菜刀砍去姜叶,一块块新姜就在地头排起了长队。
“今年产量大概有多少呢?”记者问。“保守7-8万斤!”杨自付手捧两坨硕大的“姜王”,笑容从嘴角蔓延到耳后……
今年55岁的杨自付,是蒲稳侗族苗族乡夏结莲村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4口人,早年思想保守,没有好的发展思路,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全靠他在附近打零工维持。一次偶然的机会,杨自付接触到了生姜种植,他看到了可观的市场前景,加之从小农村生活,有种菜经验,杨自付萌生了发展种植生姜的想法。技术是有,可资金从哪里来?杨自付遇到了创业的第一道坎。
“是农商银行帮了我一把,我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会同农商银行蒲稳支行得知杨自付的创业想法后,主动上门宣讲金融扶贫政策,送来了金融扶贫的“及时雨”,打消了杨自付的后顾之忧。
杨自付申请5万元小额扶贫信贷,加上打零工攒下的钱和亲戚家借来的钱,承包了40亩地,发展起生姜种植。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杨自付的生姜产业终于开花结果。今年,杨自付的生姜更是达到了丰产,产量8万余斤,预计收入20余万元。但受到市场行情影响,今年生姜价格整体偏低,杨自付没有急着出售,他将全部生姜储存在地窖内,待价格回涨时,再统一出售。
“明年,我计划再向银行贷款10万元,将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带动更多村民种植生姜,一起脱贫致富。”杨自付尝到了甜头,他愿意将生姜种植经验分享给每一位村民。杨自付告诉记者,在扶贫政策帮扶下,他一家从蒲稳夏结莲村搬迁到了蒲稳集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住上了三室两厅的新房子,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生活其乐融融,过上了幸福生活。在金融扶贫“贷”动下,杨自付成功脱贫摘帽,他用双手书写了金融扶贫的“姜”湖答卷。
【记者手记】 在金融扶贫工作中,为了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走上产业发展之路,会同农商银行出台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进行评级授信,对信用良好、还款意愿强,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且有发展项目的贫困户给予免抵押、免担保,执行基准利率的信贷支持,实行名单制管理,切实满足贫困户金融需求;同时,各支行增设扶贫信贷绿色通道,配备专人办理,优化服务,推进扶贫贷款发放工作。截至目前,会同农商银行累计为58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2.72亿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为本土精准扶贫贡献出了金融力量。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会同农商银行将继续坚持工作要求不变,保持工作力度不减,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胡江勇)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胡江勇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