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感谢您多年来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6月24 日,在新晃侗族自治县鱼市镇老黄冲村92岁的钱召弟家中,鱼市镇党委书记姚金志为其佩戴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钱召弟于1971年3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鱼市镇老黄冲村退休村干部。上世纪60年代,曾任村妇女队长,“农业学大寨”期间,男同志外出建设水库工程,她就带领妇女同志修桥、铺路、建水渠,被村民亲切成为“女当家”。如今,两个儿子都是村里优秀党员。
在党龄50年的姚茂忠家中,他双手接过纪念章,仔细端详起来。
88岁的姚茂忠195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同军分区新晃县大队参军入伍。他刚去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1年姚茂忠任副排长,到会同、芷江,贵州天柱等地参加过晃县剿匪。
因病复员后,他又到新晃侗族自治县原鸭塘乡任民政委员,后又到铁路勘测队,负责沪昆铁路新晃到贵阳段前期勘测工作。
“那时候,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我每天背着30多斤的包袱,三百多公里一个人走了5个多月。”姚茂忠回忆道:“天黑了,遇到人家就借宿一晚;没有人家就打个帐篷,睡过山洞、田坎、树上……”
上世纪70年代,姚茂忠回到老黄冲村任生产大队队长,带领村民修水库、开荒田、种烤烟。80年代,姚茂忠到鱼市政府任专业队会计,直至退休。如今,四世同堂的他住在5层楼的新房子里,和家人自得其乐。
到该县县人民医院走访陈再炳时,他正坐在妻子病床边翻看《中国共产党简史》看得入神。
现年88岁的陈再炳党龄将近65年。1950年,陈再炳在本县参军入伍。两年的时间,他从炊事员干到通讯员再干到机枪手,是县大队的佼佼者。1952年,他被选派到省军区集中训练1个多月后,又被选派到东北辽西地区训练,集训了20天左右,陈再炳随部队入朝作战,他所在的连队负责北京到抗美援朝志愿军前线指挥部的通信线路。
“刚跨出国门10多里路,敌机就朝我们疯狂扫射,子弹像雨点一样飞来,我们连队一下就牺牲了4个人。当时,敌机故意把我们的通讯电杆撞断,前线通讯中断,一刻也不能耽误。”陈再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微微皱起眉头,眼神里满是坚毅。“我说我是湖南的,让我先去!”陈再炳转身穿过几个炮弹坑,冲到了维修通讯线路的最前线。“我当时年轻,体力又好,通过和战友的配合,半个小时就恢复了通讯!”
1955年1月,陈再炳到昆明步兵学院进修学习文化。1958年5月,复员回到新晃国营酒厂上班。复员的第二天陈再炳就回到鱼市镇原三佰佬村参加了农耕。同年12月,他调到县委任主要领导警卫员。1962年,因为照顾家庭,他回到鱼市镇工作,先后任村副大队长、副书记、书记、革委会主任等职务。
1976年,陈再炳组织村里民兵修小鱼塘组到甘溪组170多米的隧道,解决干溪组1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白天干农活,晚上修隧道,20多位“大劳动力”整整修了四个多月。“看着溪水流到田里,群众喜笑颜开,我们的辛苦都值得了。”随后,陈再炳又组织村民在下游开垦农田40多亩。
据鱼市镇老黄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姚玉碧介绍,退休后的20多年里,陈再炳坚持读书看报,经常指导村里面的工作,还培养了姚天池、姚家康等村干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谈及光荣在党50年,陈再炳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党十分伟大,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的事业十分光荣,真诚的感谢党培养了我。”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彭云龙
编辑:彭渊林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