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晃:母子党龄100年 跟着党走有力量


微信图片_20210708171021.jpg

红网时刻怀化7月8日讯(通讯员 李巧 杨甜甜)84岁的陈曼侠是新晃一名离休干部,今年是她入党的67个年头。儿子钱锐今年入党33年。母子两人今年的党龄加起来刚好100年。

盛夏时节,笔者走进陈曼侠的家中。“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摆放在一尘不染的茶几上,格外醒目。

“拿到纪念章时,我母亲高兴得就像个孩子。”谈起母亲收到纪念章时候的情景,钱锐满脸笑意。

“到革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

陈曼侠,祖籍山西省文水,1936年11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12月入党。1949年4月参加革命时,陈曼侠还是个12岁半的小小少年。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革命的浪潮冲击着北平的爱国知识青年,也冲击着陈曼侠。因为对革命的执着,陈曼侠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磨了一天嘴皮,才说服办理报名的同志让不到13岁的她报名,并被录取,成为了妈妈的同班同学。

经过3个多月的理论学习,陈曼侠和同学们明确了自己肩负的重任。那时,全国东南、西南大部分还未解放,他们响应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令,投入到革命实践中。

在学校召开的全体团员誓师大会上,到会的两千多名团员向党宣誓,“服从党的安排,到革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而陈曼侠因为年纪小,又是独生女,组织上让她留校继续学习。虽然服从安排,但是南下的愿望一直在陈曼侠心中挥之不去。

“我年纪小,但是是团员,更应该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去经受考验。”她鼓足勇气和班主任说了自己想要南下的决心。经过三番五次的请求,组织终于同意她第二批南下。

1949年8月2日,陈曼侠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学校,随着队伍,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去、去、去,到南方去……”一路上,大家的歌声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激情。从北平到河北郑州到湖北孝感,到湖南长沙,解放大军向大西南挺进,全国解放指日可待。10月1日,振奋人心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站起来了。

“当时恨不得自己插上一双翅膀飞回北京去见毛主席,去看看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谈及那段历史,陈曼侠满是遗憾。但顿了顿后,她马上眼神坚毅地说,“但是我们不能去,我们肩负着开辟大西南的重任,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此后不久,南下的同学们陆续被分配到各地区,陈曼侠和261位革大、华大、中原大学的同学被分配到第十分区(会同分区),也就是现在的怀化地区。

“党对青年干部的培养教育是非常耐心的”

在会同专区,她被分配到地委秘书处担任文印员,工作了近2年后,先后被调到当时的怀化、通道、新晃县委机关工作,到了新晃后从此扎根下来,服务侗乡,从未离开。

刚参加工作时,文字工作对于还是孩子的陈曼侠来说是一件让她头疼的事。

“写好了吗?”

“写不好。”

“写不好继续写嘛,没关系。”

回忆起老党员对她的鼓励和指导,陈曼侠露出了笑容。经过一次次地锻炼,一次次被悉心指导,陈曼侠迅速成长起来。

“党对青年干部的培养教育是非常耐心的,党对青年干部的关心关怀是无微不至的。”陈曼侠对笔者说,“你们生活在新时代,很幸福。年轻人要学好理论和业务,踏实工作,才能不辜负党的关心和培养。”

在当时的怀化工作的3年时间里,陈曼侠在组织的培养下参加了土改、反霸等运动。在土改中,陈曼侠走村串户,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把农民发动起来,他们在党的带领下,斗地主、分田地,他们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陈曼侠说,她永远记得房东张大娘的这句话,“我生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过上像今天这样的好日子,真是两种社会两重天,还是毛主席伟大,共产党好啊!”

1953年2月,陈曼侠调到了通道县委工作,在这里,17岁的陈曼侠入了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什么都不怕,因为有一种力量”

当时的通道,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常有老虎出没。在通道工作的时候,陈曼侠经常下乡,就会看到公路边都安有装老虎的套子。

当时的她,背着一只小手枪,小心谨慎,以防老虎突然袭击。“在晚上开会时,每个人都要打伞或者戴斗笠,因为老虎看见伞和斗笠比它的嘴大,就不咬你了。”陈曼侠边说边用手比划斗笠有多大。

但是还是会有老虎伤人致死的事情发生。有天傍晚陈曼侠和同事到小组开会,刚没走多远,就听见后面有人喊,“老虎咬死人了,老虎咬死人了。”虽然知道晚上出门很危险,但是农村工作都是晚上老百姓才有空,陈曼侠知难而进,采取各种方法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同志,你怕老虎吗?”有人问。

“不怕!”陈曼侠回答。

“因为我是共产党养大的,吃共产党的饭长大,我们共产党党员有一种力量,什么都不怕。”虽然有些事情记不清了,但是她说得最多的是这句话,“有一种力量”。

“同志,你怕土匪吗?”有人问。

“不怕!”陈曼侠回答。

“南方韶山有伟人毛主席,北方文水有英雄刘胡兰,我母亲就是文水人,现在我在毛主席的家乡湖南工作,我祖籍是英雄的家乡,成长在伟人的家乡,我感觉很光荣,也很安心,更有力量。我不怕土匪、不怕困难,我愿意在湖南,在农村扎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曼侠一字一句说得铿锵有力。

“只要对人民群众有利益的事情我都做”

1956年8月,组织调陈曼侠到新晃县委办公室工作,担任机要秘书,从此就在新晃扎了根。

从1949年南下,到扎根新晃,陈曼侠先后从事过党务、宣传、办公室、商业、供销、物资管理等工作。

“组织安排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且努力做好,只要对人民群众有利益的事情我都做,无论什么都不会动摇我的革命意志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更没有怀疑过自己选择的道路。经过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也使我更加坚定地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陈曼侠坚定地表示。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奉献自己的余热。”1994年离休后,陈曼侠也没有放松下来,而是站好人生的最后一班岗。自幼喜爱唱歌跳舞的陈曼侠投入到了文艺事业中,她牵头组织成立新晃京剧票友协会,中老年健身协会等群众文艺组织,多次组织队伍参加市县各类文艺表演,深得群众喜爱和欢迎。最让陈曼侠骄傲的是,新晃侗族自治县四十周年县庆和五十县庆,她都带着队伍参加了庆祝文艺演出。

陈曼侠对新晃的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侗族,一是要演侗族的戏。二是要唱侗歌,既然我在侗族地区就要促进让侗族文艺发展。”

“不同时期共产党员有不同的使命,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份初心”

“‘不跟别人,就跟共产党’。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妈妈说过的这句话。”陈曼侠的儿子钱锐说。

钱锐1986在广西入伍,1988年在部队入党,在部队,他参加了对越防御作战。如今,他是新晃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的一名干部。

“不同时期共产党员有不同的使命,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份初心。”钱锐用平淡的语气说出了这句不平淡的心声。

信仰一旦铸就,就会释放出恒久的力量。这么多年来,钱锐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钱锐就是这种一直做好事的人,他不仅热心助人,工作更是兢兢业业。”同事杨梅丽这样评价钱锐。

曾经有人问钱锐,入党会得到什么好处。他说:“党员就是要奉献,想要得到什么去入党不是真的入党,这只是形式上的入党,既然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就要随时随地准备好奉献自我,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

说完,钱锐和母亲道别,匆匆赶往企业了。因为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风雨交加,他要去查看企业情况,以防安全事故发生。

风雨中,钱锐撑着雨伞的背影坚毅而匆忙。而家中的母亲陈曼侠,正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的故事。

从青丝到白发,陈曼侠在新晃度过了最美好的年华。岁月总会老去,阳光一般的共产党员,精神永远年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刚好我和儿子党龄加起来也是一百年,我想祝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永葆生机活力。”陈曼侠说。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李巧 杨甜甜

编辑:杨超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2021/07/08/963680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