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棵白蜡树的坚守——记洪江市岩垅乡竹坪垅村教学点教师杨宗龙

微信图片_20220910130909.png

一片土地,一棵白蜡树,一所学校,一名教师,一种信仰,一辈子。

“两只老虎爱跳舞,小兔子乖乖拔萝卜,我和小鸭子学走路……”

站在讲台上的杨宗龙,一脸黝黑褶皱,讲起课来,眉飞色舞,精神抖擞。

窗外,一棵白蜡树笔直伫立。半个世纪来,白蜡树一直为身后的学校遮风挡雨,杨宗龙像这棵白蜡树一样,牢牢扎根在洪江市岩垅乡竹垅坪村,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稚嫩的“花朵”,坚守着最初的信仰与承诺。

微信图片_20220910130926.png

只为那份承诺,他像白蜡树一样矢志不渝

上世纪80年代的竹坪垅村,山连着山,岭靠着岭,山岭之间,一条弯弯曲曲的烂泥路蜿蜒盘旋,一直延伸到村里……

杨宗龙是土生土长的竹坪垅村人,王文斌是从城里来的下乡知青,杨宗龙的启蒙老师。第一堂课,王文斌给每位学生发了一颗五颜六色的纸包糖,讲述山外的故事,鼓励大家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那是杨宗龙第一次吃纸包糖,糖很甜,更让他感到甜的是大山外面的世界。

杨宗龙一直用功读书,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中途辍学。初中毕业后,他进城卖菜、打零工,无论身处何处,在干什么,始终不离身的是他喜爱的书。

“我不想一辈子打工,想走出大山。”杨宗龙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眼神坚毅。

“阿龙,鲍书记找你,小学缺代课老师,要你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1983年,他成了一名代课老师,离他走出大山的梦又进了一步。

当代课教师后的第一个假期,不期然的一次聚会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师范读书的梁同学、在教育局工作的钦同学回家过春节,他们跟杨宗龙聚在一起聊起了各自的未来。

看着曾经的同学,在城里工作的工作,读书的读书,杨宗龙满是羡慕地说出自己将来准备进城的想法。

“宗龙,进城挺好的,我支持你。只是担心村里的孩子以后没人来教?”

“村子这么偏僻,我们本村的老师都走了,外地的老师更是留不下来,今后孩子读书不方便了。”

两位同学的担忧之情、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城里繁华的世界,在杨宗龙脑海里交替闪现定格。

“放心吧,我不进城了,打算一直待在这里教到退休!”杨宗龙沉思片刻许下承诺。

“小时候妈妈常说,人不能忘本,再说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或建设家乡。”聊起当初的承诺,杨宗龙说这是自己最正确的选择。

之后,好友马义国在深圳发财回家邀请他一起去那里从事高薪工作,因教学能力突出教育局调他进城,亲戚帮他改行从政,他都一一拒绝,像白蜡树一样矢志不渝坚守这里。

微信图片_20220910130922.png

只为那份责任,他像白蜡树一样坚韧不拔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专一行,专一行就要精一行。”杨宗龙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他就一直把工作放在第一,从青春到白发,扎根竹坪垅。

1990年,杨宗龙被任命为竹坪垅村小的校长,他深感责任重大,积极想办法改变学校的面貌。

当时教学条件异常艰苦,冬天没有炉子,他怕孩子冻着,自己出钱上镇里买木炭供学生取暖;学生付不起学费,他就从自己不多工资里自掏腰包帮忙垫付;学校门窗破烂,他动手修理,屋顶漏雨,自己爬上屋顶捡漏。

杨宗龙还带领老师们整理校园环境,植树种草。通过他的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学校修好了围墙,竖起了旗杆,新修篮球场,教室装好了强化地板,学生用上全新的“爱心”桌椅,重建了校门,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学环境改善的同时,杨宗龙一直不断给自己充电。

1991年8月,正是农忙双抢时节,当时儿子生病需要住院,家里缺人手,可是杨宗龙报名的中师班开学上课了。

“宗龙,这次就不去了,孩子要住院,农活这么多,我一个人真的忙不赢。”妻子再三恳求他。

耽误进修学习,就是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平素疼老婆孩子的杨宗龙,这次狠心偷偷地留了张纸条,就赶去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去了。

“事后想想真是对不起他们,还好孩子没住院几天就好了,要不然我内疚一辈子!”杨宗龙愧疚之情溢于言表。

竹坪垅村小学学生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近些年,随着外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学校生源不断减少,到如今只有5名学生。

2008年,竹坪垅学校改成教学点,整个学校从校长到炊事员都是杨宗龙,学生都称他为“全科教师”“全职保姆”。

一路走来,苦与累、汗与痛只有自己知道。杨宗龙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这是他的责任。

微信图片_20220910130931.png

只为那份爱,他像白蜡树一样无私奉献

“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这是杨宗龙的口头禅。

在杨宗龙的办公桌下有个特殊的小柜子,里面存放着几套干净衣服。

不少学生从家到学校有十多里路,为了防止在来校途中遇雨淋湿衣服,他专门用自己的工资购置了这些衣服,放在办公室的小柜子里面。一旦有学生被雨水淋湿,他立马从小柜子里翻出干净衣服给孩子换上,预防孩子感冒。

梅雨季节,溪水暴涨。

“老远就看到杨老师在溪边,打着赤脚在水里背小孩过溪。”家长马叶轩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热泪盈眶地说,“这样的老师我放心!”

每到这个时候,杨宗龙早晚来到溪边,背一个又一个学生过溪,安全上学,安全回家。

邓阳松孩子左手骨折了,杨宗龙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坚持接送。邓阳松很是感动,默默地记在心里。杨宗龙家建房子,他第一个赶过来帮忙。

“其实我只是做了一名老师应该做的,没想到建房子时候,全村的老百姓都来帮忙。”杨宗龙说,“你付出一分,就会收获十分,这也是我坚守下来的动力!”

40多年前的竹坪垅村,“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村里横行,很多家长认为,读书还不如外出打工来的实际,因此村里很多孩子面临辍学的危险。

为改变家长们轻视教育思想,杨宗龙到家家户户做工作,讲述一些孩子读书成功、有用、有出息的事给村民们听,引导村民们重视教育,村里形成了家家户户比读书比学习的良好氛围。

杨宗龙说:“我的初心就是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作为杨老师的学生,我虽然没有走出去,但是我现在用他教的知识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感觉很有意义。”竹坪垅村村委委员梁少华说。

如今的竹坪垅村,漫山遍野果木飘香,漂亮的小洋房一栋接着一栋,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村民收入逐年增长……

“看到村里近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觉得付出一切都值了!”杨宗龙说,这幅令人向往的乡村幸福美景正是对自己当初承诺的最好回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宗龙任教以来,多次被评为原黔阳县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洪江市十佳山区教师、十荣膺“怀化好人”(敬业奉献),2022年荣膺“湖南好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过去了,青丝成了白发,但杨宗龙初心不改,一份坚守深埋心底。

杨宗龙就像校门口的白蜡树,默默奉献,依然坚守在他最热爱的家乡教学,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做大山里孩子们的引路人,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李林 向静楠 龙岳俊

编辑:刘顿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2022/09/10/1181603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