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梁馨雨 通讯员 谭雅丽 麻阳报道
近日,在刚刚闭幕的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来自麻阳水上运动学校的龙舟队获得高度关注,男女两支龙舟队为怀化市夺下了5金1银,总金牌数位居项目第一。
这并不是麻阳龙舟队第一次“出圈”,每年省级、全国各重大赛事的龙舟项目,麻阳龙舟队总能摘金夺银。耀眼的荣誉背后,既有麻阳体育健儿“肯吃苦 能霸蛮 勇争先”的拼搏狠劲,也有水校教练十年如一日的耕耘付出,更有麻阳群众刻在骨子里对龙舟的挚爱。
白天务农 晚上训练巾帼龙舟队“卧虎藏龙”
52岁的成七妹刚从工地上赶来,肩膀上还有灰料。一顶黑色鸭舌帽,紧身的龙舟比赛服,混搭的装束难掩身材的精硕。“白天和钢筋水泥打交道,下班和龙舟打交道。”她皮肤黝黑,笑容质朴,眼中却有自信的光芒闪烁。
这支在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女子龙舟比赛三个项目中斩获2金1银的队伍,是教练滕海生“临时”组建的,此次比赛前后训练时间还不到两个月,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40岁。
参赛的12位运动员,也并非专业运动员,她们当中有的是与钢筋水泥打交道的工人,有的是种植柑橘的农民,有的是在外务工人员……成七妹表示,大多数队员白天都要务工,只有晚上一个半小时来训练,有的训练完还要回家带娃。“拿最时髦的话来说,我们都是农村斜杠妇女。”队里最年轻的滕渊笑着说。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陈玉芳回忆说,两个月前教练在微信群里喊话要比赛,大家一个不落全员参与,平常练习准时准点参加,克服伤痛也要坚持上。“不觉得多苦,凭借的就是一股子对龙舟热情,爱这个味儿。”谈及训练的艰辛,陈玉芳显得淡定。
没有专业训练场地、条件设施简陋、训练经费紧张……在这帮“肯吃苦、能霸蛮、耐得烦”的妇女眼里,困难仿佛轻若尘埃。“有一次我们划开心了,用力过猛,船都漏水了,教练都去修补了两次。”谈及至此,队员滕银银大笑起来。
看上去嘻哈闹腾,可真正划起龙舟来,这支队伍却木棹如飞,气势如万马奔腾,令对手胆寒。
“在省内女子龙舟比赛这个项目,这两年,我们几乎没有对手。”成七妹从容的说道。她拥有十七年龙舟竞赛经验,参加过大大小小数十次龙舟赛事,曾代表国家队在澳大利亚夺得女子龙舟比赛项目金牌,这一项项经历,是她的底气。
这支看似业余的队伍里藏龙卧虎,多是像成七妹这样身经百战的“精兵强将”。
据教练滕海生介绍,队里的多数队员都是2017年全运会的“老班底”,在当年全运会女子龙舟竞赛的三个项目中,麻阳女子龙舟队代表湖南夺得三枚银牌;在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代表湖南在男女混合龙舟项目斩获金牌。四年前的十三届湖南省运动会,这支女子龙舟队更是成绩惊艳,一举夺下女子龙舟项目的全部金牌。
竞渡争先 因材施教 水校人逐梦初心未改
“宁输一丘田,不输一篙船!”有人曾这样描述麻阳人对于龙舟竞渡争先的热情。每年端午的盘瓠龙舟赛是麻阳人追捧的盛事。“麻阳人熟悉水、热爱水,水性出众是我们的制胜法宝。”麻阳水上运动学校校长黄峰说。
麻阳人将对水上竞技的热情延续到了教育上,1987年麻阳业余体育学校更名为麻阳水上运动学校,吸纳了100余名学生,龙舟、皮划艇、游泳项目开始崭露头角,闪耀全国赛场。在刚刚结束的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麻阳龙舟、皮划艇两个项目获得8金4银6铜的好成绩。
曾与奥运会失之交臂、回乡任教的滕海生12岁参与皮划艇竞技项目,2001年从省队选拔进入国家队,由于忘我训练导致腰伤,2007年他从省队退役,返乡担任麻阳水上运动学校总教练。
滕海生办公室的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各种训练重点和训练计划。“往省队、国家队输送更多专业人才曾是我的期望。”滕海生说,这些年,由于水校人不懈努力,水上运动学校往全省、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水校学子拿到的奖牌不计其数,还走出像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男子龙舟项目冠军队伍成员曾德林那样的优秀运动员。
因材施教,教育成才。从激烈的专业体育竞技中走出来,如今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默默耕耘,滕海生逐渐看到了竞技比赛运动员退役后的短板和发展困境。“运动员竞争很激烈的,很多竞技运动员在比赛能拿到很好的成绩,但由于压力和伤痛原因没法继续更进一步,这些孩子退役后就业和生活难以保障。”2007年至今,陆陆续续有水校学子通过体育单招考入山东体育学院、郑州大学,毕业后找到稳定工作。
这让滕海生有了新愿望:“运动天赋出众的学生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他走好高水平竞技之路,其他的学生我们更建议能经由训练比赛,通过体育单招的方式走进大学殿堂。”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梁馨雨 谭雅丽
编辑:彭渊林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