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黔边界的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传承着一个北部侗族地区充满童趣与寓意的民俗仪式——“滚泥田”。
每一个侗家伢子一生要滚3次泥田。第一次滚泥田是5岁时,意味着伢子不再是母亲怀抱里的弱仔;第二次滚泥田是10岁,要请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参加这个成人礼,意味着伢子长大了要尊师重道,要学习生存的本领;第三次则是15岁时,意味着从今天起,伢子要一个人勇敢的面对未来,做一个坚韧勇猛的侗家男人。在新晃当地,大家相互调侃的一句“嬢嬢喊你滚泥田”,便是暗指说一个人没长大,需要重新回去“滚泥田”。
“滚泥田”的第一步,是父母下田把田里的荆棘、石头挪开,为伢子们铺平前进的道路。
“滚泥田”时,长辈们会将泥土抹在侗家伢子的身上,希望伢子们被泥土滋养,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因为土地在北侗百姓心中是非常神圣的,乡民用这种亲近泥土、亲近自然的方式表达对土地的热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清障抹泥后,就放手让伢子们下到泥田了。下泥田后就是伢子们的天下了,走去与伙伴嬉闹,脚却被泥巴咬住了,一个“踉跄”摔到了泥田了,要换作平日,肯定屁股会被打得稀巴烂,但在“滚泥田”这一天,伢子们完全可以为所欲为!
成长是每个孩子必须要经历的,父母可以给孩子任何东西,唯独生活经历、人生阅历无法给予。侗族百姓深信:“滚泥田”是磨炼思想、锻炼意志、培养耐性的最好方式。侗家伢子们一次次把脚陷进去,又一次次拔出来,像极了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扎根在人生路上每一个节点,哪怕是爬着、滚着,都要抵达目的地!(文/杨觉震 姚海霞 摄影/蒲师术)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杨觉震 姚海霞 蒲师术
编辑:刘顿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