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卓越服务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患者不明中毒命悬一线,医务人员15分钟确认毒物成功救回

近日,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成功救治三名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患者送来时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存在致死性缺氧症状。医护人员凭借着细心观察和丰富经验,准确判断了毒物,为救治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7月23日,三名疑似食物中毒的患者送至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其中两名呈“僵尸色”的中年男子被抬送至急诊抢救室,患者全身皮肤颜色发乌,口唇、甲床颜色青紫,并出现意识模糊、呼吸衰竭等征象,血氧饱和度仅60%。急救医学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方案,急诊总住院王晓斌、主治医师莫伟松、医师李靖立即展开施救。

通过快速评估,医护人员从患者已明显发乌的嘴唇和全身皮肤、青紫的甲床,结合既往病史、症状群发特点,判断是中毒。此时,明确毒物种类并有效予以解毒治疗,无疑至关重要。由于患者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提供的有效信息极其有限,为有效救治带来极大困难。

科室负责人江涛、副主任常健源牵头成立急诊中毒救治团队。医务人员一边组织现场急救,一边进行毒物检测及中毒救治准备。针对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的呼吸心跳骤停,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洗胃导泻、氧疗等基础解毒治疗,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情况汇报至医务部,医院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公共突发事件多学科会诊(MDT)全面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主管护师杨仕华为患者抽血时,注意到,患者除了呼吸衰竭,嘴唇、甲床、皮肤发乌外,血液也呈现“紫黑色”,这十分符合亚硝酸盐中毒的特征。考虑到亚硝酸盐毒性极大,潜伏期短,致毒和致死剂量小的特点,分秒必争的解毒是抢救治疗的关键。急诊中毒救治团队一边加快高铁血红蛋白的检测进度,一边准备实施美兰­­(一种针对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静脉注射。

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血液内的高铁血红蛋白浓度高达57.6%,再结合患者全身紫绀的体征,最终确定是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抢救团队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将早已备好的美兰注射液立即缓缓注入患者体内。此时,距离其被送入医院,仅过去15分钟。

急诊中毒救治团队立刻把患者推送至急诊监护室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着一系列系类抢救措施的紧锣密鼓进行,患者的皮肤黏膜颜色逐渐从青紫变为红润,呼吸衰竭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这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急救宣布成功。

后续调查发现,导致该起致命性中毒事件的真实原因居然是一碗“隔夜蛋炒饭”。急诊中毒团队指出,生活中常见的亚硝酸盐中毒原因主要有四类:一是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或食用;二是食用含亚硝酸盐腌制的肉制品;三是贮存过久、腐烂或煮熟后放置过久及刚腌渍不久的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有所增加,该情况下食用容易导致中毒,一些蔬菜,如菠菜、大白菜、甘蓝、韭菜、萝卜、芹菜、甜菜含有大量硝酸盐,若存放于温度较高处,在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四是个别地区的井水含硝酸盐较多(称为“苦井水”),用这种水煮的饭如存放过久,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导致中毒。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建议,消费者要购买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盐,食用新鲜蔬菜,饭菜最好现做现吃,尽量不用“苦井水”煮饭,不得不用时,应避免长时间存放。此外,在食用加工肉制品、咸菜等食品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茶多酚等成分的食物,以降低可能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毒性。消费者进食后一旦出现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紫绀等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王晓斌

编辑:刘顿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646741/61/1290101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