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学者齐聚怀化解码“福地”背后的千年文脉

微信图片_20250912122011_72_307.jpg

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9月12日怀化讯(记者 杨超)楚辞故里,稻香四溢。怀化,这座被自然与人文厚爱的城市,正以文化为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重返精神原乡的邀请函。

9月11日至13日,“在怀化读懂中国——福地怀化·文化之旅”分享会在天问岛·三闾书院成功举行,为即将开幕的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9月16日至18日)奏响了精彩的文化前奏。

本次活动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与中共怀化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湖南省新华书店、腾讯大湘网承办,特邀周国平、杨雨、何楚涵、赵健等多位文化学者与网络名人,从屈原诗词到杂交水稻,从楚辞意象到家国情怀,多维度解读怀化这座古城的文明密码。

两场盛会无缝衔接,既是文化的盛宴,也是旅游的盛事。文化分享深挖精神内核,旅发大会展现文旅魅力,共同诠释“福地怀化·懂你如家”的温暖内涵。

微信图片_20250912122013_74_307.jpg

屈原雕像。

两千年前,屈原在怀化度过了九载时光,写下《离骚》《九歌》《橘颂》等不朽诗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句,正是从怀化的山川大地中孕育而出。这里,不仅是楚辞的灵感源泉,更塑造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求索精神与浪漫传统。

文化学者周国平在分享中探讨了“从屈原诗词探寻怀化精神原乡的底蕴”,解读了怀化在传承屈原文化中的实践与创新。怀化不仅守护历史,更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通过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正将“楚辞故里”打造成鲜明的城市IP。

中南大学教授杨雨则从“楚辞意象”入手,推介怀化的山水美学。她指出,楚辞中的许多意象都能在怀化的自然景观中找到对应。这里的山水,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承载千年文脉的“活态博物馆”。从沅水江畔到雪峰山间,自然与人文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画卷,吸引无数人前来寻踪打卡。

微信图片_20250912122009_71_307.jpg

签售会。

“福地怀化”的文化魅力,不仅源于历史,更扎根于精神。《人民日报》推荐知识博主赵健分享了“从‘种子精神’到福地怀化”的思考。屈原的求索与袁隆平的耕耘,跨越两千年,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两者皆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不懈探索。

而怀化作为“三个福地”的定位也越发清晰:中国革命福地(通道转兵)、中华民族福地(芷江受降)、世界人民福地(杂交水稻发源地)。这三重身份,让“福地文化”有了坚实的历史根基与现实意义。

艺术学博士何楚涵则从“家国情怀”谈到“懂你如家”,诠释怀化文化的当代温度。作为多民族共居的大家庭,怀化天然具有包容、多元的文化特质。“懂你”是精准的服务与关怀,“如家”是情感上的归属与温暖——这正是怀化将传统家国情怀转化为现代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以文化为纽带,连古今,通未来。这场九月的精神盛宴,不仅是学术交流,更是怀化向世界递出的一张文化请柬。通过学者的解读、媒体的传播,“福地怀化·懂你如家”的品牌形象正走入更多人心中。

微信图片_20250912122012_73_307.jpg

与会嘉宾现场打卡。

“我们始终致力‘知您所想、应您所需、办您所期’,愿让‘处处如家、时时在家’的温暖服务,成为每位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最深怀化印象。”——这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一座城的服务初心。

从屈原到袁隆平,从楚辞到杂交水稻,从历史到未来,怀化,正在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杨超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646943/56/1527671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