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龙腾潇湘”中国传统龙舟赛(湖南麻阳站)现场。张杰/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雷文霞 何峰 怀化报道
8月26日至31日,2025“龙腾潇湘”中国传统龙舟赛(湖南麻阳站)、全国民族民间龙舟公开赛相继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江畔火热开赛。
来自广东、贵州、江西、湖南、宁夏、吉林等省市近3000名选手齐聚苗乡。让本属于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竟在暑期的阳光下“沸腾”了。
参赛队员下高铁就有免费接驳车,街边便利店主动给运动员免单香烟,居民自发腾出私家车位形成“流动停车场”……赛事期间,还有音乐会、龙舟体验官、厨艺比拼、美食节等各种精彩活动以飨游客。一时间,麻阳圈粉无数。
这座被群山环抱的苗乡小城,何以用一场赛事便“征服”了广大游客及网友?
从古到今的龙舟传承
谈起麻阳龙舟,首先来说说根植于这片苗乡之上的龙舟文化。
历史资料显示,麻阳龙舟文化可追溯至屈原之前。作为古盘瓠文化发源地,麻阳龙舟既是祭祀图腾,更是农耕文明的竞技符号。千百年来,在麻阳苗乡,但凡是端午赛龙舟,其火爆程度绝对赛过春节。“过年可以不回,扒龙船必须回”也成为在外务工麻阳人的真实写照。
在锦江河畔的麻阳老城,至今保留着“龙舟夜话”的古老传统。每年端午前三个月,村寨长老便会聚集在芦笙场,用苗语吟唱《龙舟经》——这部用牛皮纸手抄的古籍,记载着龙舟竞渡与盘瓠神话的共生关系。
“龙舟不是船,是连接天地的通道。”这种将龙舟视为生命体的信仰,让麻阳人对龙舟的热爱早已刻进DNA。
随着赛事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现如今,麻阳全县有县级龙舟协会1个,村级龙舟协会达196个,覆盖率近九成,形成了“户户有划手、村村有龙舟”的盛况。
郭公坪龙舟队回到村里,沿途的村民放鞭炮以示敬意。
只要村里龙舟协会在微信群里发布一个通知,大家便会从五湖四海赶来,迅速集结,一同参与训练、比赛,直至赛程结束。
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让麻阳龙舟超越了单纯的竞技属性。当锦江河面的龙舟鼓点响起,划桨声里既有对先祖的叩问,也有对土地的敬畏,更有对从古流传至今的龙舟精神的具象化诠释——那是所有划手必须心意相通的默契,是掌舵人用几十年光阴打磨的技艺传承,更是“一家出桨手,全村来后勤”的团结意志。
近三年来,这条承载着盘瓠图腾的河流,已化作连接五湖四海的民族文化纽带——粤鄂黔赣桂川等八省逾五十万访客慕名而来,他们不仅在龙舟竞渡中感受“进退如一人”的协作哲学,更在“龙舟饭”的烟火气里读懂“百家米煮一锅粥”的共生智慧。
自上而下的治理新格局
龙舟赛年年有,为何此次赛事成为举办以来最成功的一届?
佛山顺德乐从罗浮宫龙舟队教练冯国敬在赛后感慨:“从电子检录到智能航道,从裁判台到休息区,每个细节都透着专业。”这支常年征战国际赛场的职业队,对麻阳赛场的公平与秩序给出了高度评价。其领队劳剑辉也直言:“这里的龙舟氛围好,不输职业化队伍。”
而这种质变的根源,在于麻阳全县自上而下对传统赛事的现代性重构。
龙舟赛现场,观赛的群众。张杰/摄
过去,锦江河上的龙舟赛常伴着“宁输一丘田,不输一篙船”的“火药味”,赛事期间发生的摩擦,也让当地干部深感痛心。
“堵”不如“疏”。按照“政府主导、协会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麻阳统筹宣传、文旅、公安、水利、卫健、应急、乡镇等各方力量,成立赛事组委会,下设工作组,全力以赴做好龙舟赛事各项筹备工作。同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构建三级联动管理网络,制定《龙舟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安全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民间船队和乡镇龙舟协会的组织引导。
此外,还以参赛片区为单位设立龙舟议事厅,组织“茶叙会”搭建沟通桥梁,将“文明办赛”写入村规民约,引导龙舟活动从“斗气船”变“连心船”,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公益能量”,实现龙舟文化的移风易俗和文明升级。
这些无疑为此次赛事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参赛的外地龙舟队来到麻阳后,县委书记江涛一个酒店一个酒店看望慰问,这一举动不仅加深了外地龙舟队对这座城市的热情认知,更为普通老百姓定下了一个基调:真诚才是必杀技。
群众在为龙舟队加油。
延续到赛事举办期间,麻阳当地老百姓在岸上“老表加油!老表加油”的呐喊声、店主抢着给外地游客送饮料送特产、环卫工人自发清走垃圾等等,麻阳人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基层治理的温度,不在冰冷的制度里,而在每个细节的人情味中。
这种自上而下“疏”的艺术,让39℃的锦江河不仅流淌着龙舟鼓点,更激荡着基层治理的现代回响。
由内而外的群众合力
作为一项群众基础深厚的赛事,麻阳龙舟的凝聚力在此次赛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由内而外、由小及大的群众合力,既体现在家庭、邻里、村际的微观互动中,也延展到青年群体、社会治理等宏观层面,构成了赛事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每个龙舟队平均30万元的参赛成本,催生出“有钱捐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的全民动员。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学龄孩童,男女老少,人人参与,群策群力。龙舟所至,沿途村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乡亲们以最朴实的方式,表达最热烈的支持——有人堆积矿泉水、方便面和饮料供队伍免费取用,还有乡镇沿途准备了米饭、咸鸭蛋、鸡肉等简单饭菜为队员们补充体力,这些都是村民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龙舟的虔诚。
龙舟赛期间举办村厨赛,图为颁奖环节。
当外省龙舟队抵达时,麻阳大姐周松娥扛起大鼓边敲边喊,嘶哑的嗓音里迸发出对客人的热情;啦啦队为外地选手摇旗呐喊,不同龙舟队之间互道“划得漂亮”的敬语,这些细节都在诠释着“一家亲”的文化自觉。这种超越地域的群体认同,让锦江河上的竞渡不再是简单的输赢较量,而是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此次龙舟赛中,还有一个群体值得关注——大学生。赛事将赛程安排在9月1日前,既为大学生预留开学缓冲期,又通过“军事化管理”培养青年毅力。当热爱成为信仰,约束便转化为自觉。年轻一代在龙舟桨影中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同舟共济”的精神密码。
当龙舟划出锦江,划向全国、划向世界时,这个曾经“穷山僻壤”的小县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以生动鲜活的故事践行着“办一次盛事,活一座城”的目标。
诚然,麻阳龙舟赛带来的不仅是节日的狂欢,更是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雷文霞 何峰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