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碧涌镇清江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超 通讯员李金欣 怀化报道
“龙书记,你有什么新年愿望?”
“新一年,我希望联合其他几个县乡抱团发展,围绕我们的清江湖,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让我们同饮一江水的各族群众不仅在情感上抱在一起,还要在经济发展上也抱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年味浓 情更浓
龙狮翻腾、芦笙翩翩、喜气洋洋......
2024年12月31日,芷江侗族自治县碧涌镇清江村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来到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沿着宽敞大道往村子里走去,途经沿江而建的民宿房间、精心设置的网红打卡点、四通八达的林荫小道等景观,便来到了村里的移民广场,也是今天两省五县“村晚”大联欢活动的主会场。
结束了一年的辛勤劳作,来自湖南芷江、洪江市、会同县、新晃和贵州省天柱县两省五县的各族群众将在这里一同迎接2025年的到来。
在移民广场后侧,一座刻着“脚踏两省 鸡鸣四县”的雕塑分外醒目,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合影。
“我们这里位于芷江南部边陲,因与贵州省天柱县瓮洞镇、湖南省会同县漠滨乡、湖南省洪江市托口镇接壤,所以有了这样的称号。”清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龙运能介绍。
“脚踏两省 鸡鸣四县”雕塑。
广场周围,当地村民早早搭起了摊子,有的卖的是受年轻人和小孩青睐的烧烤、奶茶,有的则摆上了各类农特产品和新鲜蔬菜。
“你看这些小鱼干、干豆腐都是他们自己做的,纯手工。”正在小摊前逛着的95后清江姑娘田甜与记者交谈道,“今天我也有节目,我表演的是《我的清江》,歌里唱的就是我们村这些年的发展变化。”
如果说央视春晚是一桌全体中国人共享的“年度盛宴”,那么群众“村晚”则是一道饱含乡音乡情乡愁的“地方佳肴”。老百姓自己当主角,演的是身边人身边事、唱的是新生活新气象,传递出的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其乐融融、是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无限生机。
“在2025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两省五县的各族同胞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开启一场奋进未来、创造未来的美好跨年‘村晚’,让福地怀化的温暖蔓延到各族群众心田。”此次“村晚”总导演、怀化市文化馆副馆长周敏介绍。
开演了!悠扬的芦笙曲交织着欢快的鼓点响彻舞台。侗家阿哥阿妹们表演的舞蹈《请到芷江侗乡来》,一开场便掀起高潮,现场掌声、喝彩声不断。
舞蹈《飞向苗乡侗寨》、苗岭高腔《寒江关探营》、舞蹈《鼎罐饭喷喷香》......来自湘黔两省五县的文艺爱好者们用歌声、舞蹈和戏曲等形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大餐。
热闹喜庆的氛围弥漫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各族群众把一年的辛勤化成歌曲、舞蹈,掌声、欢呼声,大家感受着今天的幸福,憧憬着明年会更好。
新生活 新愿望
“看到村子里这么热闹,我是打心底里高兴。”80岁的村民蒲岩生一大早便来到了广场,他感慨道,“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都是因为有个‘能人’书记。”
蒲岩生口中的“能人”书记便是龙运能。在村民眼里,他人如其名,有能耐,是个能人。
2015年,清江村村民们配合修建托口电站,陆续搬迁到白茅寨移民安置点生活。“清江村地处两省四县交界,三面环水,最大的优势就是这绿水青山,我们的思路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清江村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移民新村。”龙运能说。
作为人大代表,龙运能一方面积极向相关部门汇报工作,跑项目、要资金,另一方面,帮助村民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
在他的带领下,清江村成立了清江村乡村旅游公司,开辟“清江游”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侗族民俗文化表演,沿清江河畔建起了“清江别墅”高端民宿区。
山环水绕的清江别墅。
“我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出去打工,只能待在家里做点农活,自从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我就开始在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不仅有收入,还学到了很多东西。”46岁的村民张秀花是清江村乡村旅游公司的一名员工,没有任何相关工作经验的她,由于能力强、肯学习,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从前台晋升为了客房部经理。
村民们端起了绿色的“山水饭碗”,聚集了人气,鼓起了腰包。近两年清江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网红村,清江民宿休闲旅游区获评湖南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入选湖南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名录“湖南省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区”。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多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
(造型各异的民宿房间 以上照片均由田骅 摄)
“山绿起来人富起来,天地间回荡着中国节拍,我们的笑脸映辉风景的色彩,中国又一个新时代......”
伴随着最后一个节目大合唱《美丽中国》的旋律响起,现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人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跳起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轻松幸福的笑容,那一刻,大家更加确定:幸福生活就在眼前。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杨超 李金欣
编辑:刘顿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