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杨泽 黄世聪 罗继斌 辰溪报道
初春的辰溪县,远山如黛,碧水蜿蜒。走进该县大水田乡中庄村,白墙黛瓦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平坦整洁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村民在文化广场上悠然散步……这幅“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图景,正是辰溪县“统筹推进环境整治,共建共享和美乡村”的生动缩影。
市级和美乡村——大水田乡中庄村休闲文化广场
实施系统治理,擦亮乡村生态底色
人居环境整治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辰溪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难点痛点,突出“四化”治理,打出了一套“拆、清、改、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组合拳。
垃圾处置全域化。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全覆盖,建成垃圾中转站10座,配备村级保洁员2063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污水治理精准化。在人口密集区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96处,大力推广农村户用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整治黑臭水体906处,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8%。
厕所革命深入化。累计改造(新建)农村无害化户厕2.59万户,全县农村卫厕普及率达97%,同步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改一户、成一户、净一片”。
村容村貌品质化。全域开展“空心房”整治和“四边绿化”行动,拆除破旧危房、废弃棚舍5600余处,实施村庄绿化1.36万平方米,打造“微”景点6500余处。
省级美丽乡村——仙人湾瑶族乡清水塘村
开展示范引领,激活乡村“蝶变”引擎
近年来,辰溪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按照“以点带面、全域提升”工作思路,全面倡导“我的家乡我建设”,创新推广“自组织、自规划、自筹资、自建设、自宣传、自维护”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六自”模式,统筹推进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貌提质等重点工程,促进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我们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打造样板示范,再通过现场观摩、经验推广,带动周边村庄共同提升。”辰溪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已创建省级和美乡村9个、市级和美乡村42个,形成了“一村一韵、一乡一品”创建格局。仙人湾瑶族乡清水塘村一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一边实施“微改造”,打造“微菜园”“微池塘”等各类微景点30余个,按照“八整洁”标准打造美丽庭院85户,仅用两年时间,昔日“脏乱差”村庄蜕蝶变为省级美丽乡村。
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柿溪乡溪口村
健全长效机制,凝聚共建共享合力
“环境变好了,关键还要保持住。”辰溪县探索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协同”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制度化、程序化、常态化。
网格化管理:全县推广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制”,由党员(或组长)担任“网格长”,负责宣传督导。大水田乡中庄村大力推行“党员+农户”包干责任制(1名党包10户农户),带领村民积极投身公共环境和农户庭院整治。
积分制激励:田湾镇示范推广“人居环境积分超市”,村民通过参与卫生清扫、庭院美化、投工投劳等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内生动力。大水田乡道光溪村户均义务投工15个,村庄面貌实现全面提升。近三年来全县农村群众义务累计投工9.73万个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村规民约约束:各村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最美庭院”“清洁卫生户”“美家美妇”“最美村居公益人”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近三年来全县评选“美丽庭院”农户达5163户。
借力生态红利,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更激活了发展“引擎”。柿溪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4个,省市级以上美丽乡村覆盖率达75%,该乡依托美丽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辰阳镇锦岩村凭借优美山水,吸引一家大型农业企业投建了1200亩生态优质水果基地,带动村民不断增收。
“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我们的山货在家门口就能卖上好价钱!”溪口村村民刘大姐感慨道。辰溪县正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支点,探索创新乡村治理,全面橇动美丽生态、美丽产业、美丽文化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环境提质—产业发展—文化兴村—治理有序—富民强村”的振兴之路。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一时美”到“长久美”,辰溪县以环境提升为笔,以示范创建为墨,以群众幸福为画,徐徐展开和美乡村新画卷。未来,该县将以打造“农村人居环境升级版”为目标,全面推动和美乡村从“建设”向“经营”转变,助力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杨泽 黄世聪 罗继斌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