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身“怀”匠心 ③ 丨尹豪:把每个馄饨当承诺,将每碗热汤熬成情书

编者按: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一位怀揣梦想、勇往直前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身“怀”匠心》系列采访,讲述这样一群人的故事。他们来自怀化的各个角落,活跃在不同的行业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匠心”的真谛。

每一位受访者都以其独特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了怀化这座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红网怀化站与怀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推出《身“怀”匠心》系列,让我们一起聆听那些关于梦想与坚持、挑战与超越的声音,感受怀化这座城市的温度与魅力。

83cab3241f2fa7acfb2e63eed2e3485.pn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雷文霞 梁馨雨 何峰 怀化报道

木质的复古装修风、废旧纸板手写的菜单、固定的出餐时间……在怀化市鹤城区的街头巷弄里,彭唯唯馄饨店以其反差大的装修风格、丰富的口感、用心的服务,迅速吸引“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

当标准化成为餐饮行业的金科玉律,这位90后青年,却选择回家乡守护手艺的温度。从西餐主厨到馄饨匠人,尹豪用十年光阴验证了一个质朴的道理:真正打动人心的味道,永远需要以心做注脚。

缘起:因爱而生 从西餐到馄饨的烟火灶台

“爸爸,妈妈做的馄饨这么好吃,为什么我们不开家馄饨店呢?”三年前,女儿捧着空碗纯真的提问,像一颗种子落在尹豪心里。彼时,这位上海米其林西餐厨师已在怀化经营“黑暗料理”主题餐厅八年。

图片1.jpg

位于怀化市鹤城区花溪路的彭唯唯馄饨店。

命运的转折总藏在食客不经意的低语里。一天,尹豪注意到熟客王先生正轻声安抚儿子:“爸爸知道你不爱吃牛排,但这个餐厅食材是很新鲜、放心的......”话音未落,小男孩仰起脸认真道:“可我还是更喜欢妈妈煮的馄饨。”

两代人童真的话语在尹豪心中产生奇妙共振。他开始系统观察:西餐厅里推着婴儿车的家庭逐渐减少,外卖平台“一人食”订单占比直线上升。更耐人寻味的是,当他在鹤城区老巷展开三个月实地“暗访”时,发现每个社区都生长着人气旺盛的夫妻粉店——张婶会默记熟客的臊子分量,李叔的汤底永远飘着现熬的筒子骨香。

“标准化预制菜正在瓦解餐饮业的温度。”站在十字路口的尹豪顿悟:女儿渴望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围坐分享的温馨;食客们留恋的不单是味道,更是被记住“不吃葱”的专属感。当西餐的仪式感遇上中式餐饮的情感需求,转型方向逐渐清晰——餐饮业的未来不在预制菜包,而在重建人与食物的情感联结,这成为尹豪增开馄饨店的底层逻辑。

坚守:一张馄饨皮的“攻坚战”

凌晨六点的怀化街头,尹豪正在案台前反复揉搓面团。案板上散落着十几个馄饨皮,待到煮熟后,馅料却从裂缝中倔强地探出头来——这是创业的第38天,他仍在与0.3毫米的馄饨皮较劲。

图片2.jpg

怀化市鹤城区彭唯唯馄饨店的馄饨。

当成都抄手在红油里舒展身躯,广州云吞在清汤中翩然起舞,大湘西山城的这间小店里,一场关于面皮承载力的“技术革命”正在酝酿。“别人头疼馅料少,我们困在馅料多。”尹豪擦掉额角的汗珠苦笑道。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尹豪又开启了学习之旅——去怀化的其他馄饨店学,来到广州、山东、福建、上海各个大城市学。尹豪始终坚信,即使在小城市也要做出大城市的潮流餐饮店。

“我前前后后共请教了外地30多位面食大师,解决馄饨皮薄易煮烂的难题。同时也在大城市的小巷子里学、品尝,找寻‘妈妈的味道’共同特征,集‘百家’之长嘛。”尹豪说。

这次外地学习后,不仅解决了馄饨皮易煮烂的难题,尹豪还为自己的店引进了自动化煮馄饨设备,在保证每个馄饨口感达到最佳值时,也保证了出餐速度,以减少就餐高峰期时客户的等待时间。

不到半年时间,彭唯唯馄饨店的营业额便从单日300元增至5000元,这场馄饨皮的“攻坚战”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

未来:打造家文化的情感基建

目前,彭唯唯馄饨店在怀化市鹤城区已增至3家,口味也由最初的一种增至虾滑蟹籽、金沙蛋黄、麻辣小龙虾、皮蛋鲜肉等十多种。随着食客的口口相传,彭唯唯馄饨店也向全时段运营转型发展。

图片3.jpg

彭唯唯馄饨店。

“我不想复制工业流水线,而是想要培养100个有‘家味’的主理人。”尹豪说,对于怀化餐饮行业,他还是个“初学者”。平时除了店面管理上,更多的时间他会花在看书学习上,让自己通过做餐饮,慢慢成长起来。

“我觉得最好的‘匠心’,应该是一种极致主义、长期主义。除了展示好的东西之外,也要顺应这个社会规律去做一些创新。” 尹豪表示,未来,他也希望更多志同道合之士加盟彭唯唯馄饨店,一起做一名家文化守护者的餐饮人。

近年来,怀化市持续优化餐饮行业扶持政策,通过创业担保贷款与职业技能补贴双轨并行激发市场活力,形成“以贷促创、以训提效”的良性循环,全面推动行业人才储备与经营能力升级,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后记】暮色中的鹤城区,彭唯唯馄饨店的灯光总比别家晚熄半小时。尹豪说这是留给夜归人的“食事驿站”,就像小时候院门前那盏等着游子的灯笼。

当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在数字化浪潮中追逐流量,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笨功夫:把每个馄饨看作承诺,将每碗热汤熬成情书。

一碗馄饨的匠心,是对自然的敬畏(食材)、对时间的耐心(工艺)、对文化的诚意(传承),最终通过舌尖传递制作者“不妥协”的执着。馄饨虽小,亦可承载此道。

系列报道:

身“怀”匠心 ①丨怀化草龙传承人唐春:守护非遗根脉

身“怀”匠心 ②丨“茯苓工”李焕国的“中国茯苓之乡”振兴梦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雷文霞 梁馨雨 何峰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646948/69/1490504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