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达人寻味之旅侧记③|烟雨飞山之上,看见靖州文旅融合新图景

4cd3d8728a8807fa95d03c39131942a.jpg

靖州飞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梁馨雨 何峰 靖州报道

秋雨淅沥,云雾缭绕。10月18日的靖州,在雨丝的轻抚中更显诗意。早上,网络达人们收拾行装,享用早餐,言语间充满了对行程最后一日的期待与一丝即将离别的不舍。这一天,他们将在烟雨中探访飞山,并走进现代科技农业园,为这场为期三天的“寻味之旅”书写温润而深刻的结尾。

雨中共攀:飞山云雾中的文脉寻踪

上午,大巴车缓缓停靠在飞山景区入口。雨中的飞山,峰峦隐于缥缈云雾之间,宛如一幅水墨长卷。山石湿润,青苔如毯,古老的石阶在雨水的冲刷下更显沧桑。

“这样的飞山,反而更有仙气和灵气!”自媒体达人@石导一切皆可导用镜头捕捉雨丝与云雾交织的画面,一边感叹。飞山在雨中别具韵味。

众人撑着雨伞,向上攀登。雨声、脚步声、讨论声,共同谱成一曲山与雨的对话。达人@行走江南拍摄时说:“雨中的层次感和氛围感是晴天拍不出来的。”

在聆听飞山太公传说与历代文人题刻的故事后,自媒体博主“南岳衡山敏敏子”感慨道:“雨中的飞山,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声音。自然与人文在此刻融合得如此完美,这正是靖州文旅的独特魅力。”

b311791f1ed8ab73e4958c8107e3b58.jpg

飞山现代农业园园内。

转战农业园:科技点亮雨中的“绿色梦想”

带着飞山的湿润与静谧,达人们转至飞山现代农业园。

园区内,32组循环运动式育秧机组有序运转,“智慧馆”的智能水肥一体机和大棚顶上的数据线,实时监控着整个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土壤含水量、营养值等。

“雨中参观现代农业园,反而更凸显了科技对农业的保障作用。”达人“非常油昊然”认真观察运转的立体循环式育秧设备,“没想到靖州这样一个小县城,有这么大体量的一个厂在里面,而且是全机械化、自动化的一个育秧工厂,太震撼了!令人印象深刻。”

efc23f30d5043fcff0763caa01dcd40.jpg

达人们走进飞山现代农业园。

作为集种植、生产、体验、文旅于一体的设施农业示范园,飞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正以实实在在的科技应用,向每一位来访者展示着靖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尾声:雨中告别,情谊更长

“雨中的靖州,让我看到了它温柔而坚韧的一面。”达人“乐小牛牛牛”银利欢动情地说,“无论是茯苓基地的农人,还是飞山上的守山人,亦或是农业园中的技术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并创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午后,大巴在细雨中启动,缓缓驶离靖州。有人靠在窗边,用镜头记录最后一眼雨中的山峦;有人低头整理笔记,计划着如何将这几日的感动转化为作品。

三日的“千年茯苓韵 靖州山水情”之旅,在晴天开始,雨中结束。10月18日的烟雨飞山与现代农园,像是靖州特意为远客准备的一场仪式——不追求全程的明媚,而是用天气的变换,展现其深厚、坚韧而又充满希望的内核。

雨没有阻挡探索的脚步,反而让这场寻味之旅更添诗意与深度。正如达人“周圣乾VR”所说:“靖州的雨,洗出了这片土地最真实的颜色。”茯苓的香、山水的绿、人文的厚、科技的亮,在雨水中交织成一幅更加立体、更加动人的靖州新画卷。旅程暂告段落,而故事,才刚刚开始被传播。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梁馨雨 何峰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h.rednet.cn/content/646954/52/1536285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县市区
  • 法治
  • 要闻
  • 政务
  • 热点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公示公告
  • 社会
  • 印象怀化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民生
  • 精彩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怀化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