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峰 通讯员 周红波 彭丽丽 唐成邦 严巍 怀化报道
无人机掠过金色梯田,在湛蓝天空划出优美弧线;打谷桶前,汗水与稻谷一同飞扬。古老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在山背梯田相遇,谱写出一曲乡村振兴的奋进之歌。
秋日的山背梯田,是一幅浓墨重彩的丰收画卷。10月10日,“云端漫步·稻浪飞歌”暨2025年山背梯田农耕文化竞技大赛在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星空云舍举行。一场独具特色的农文旅体融合盛宴正在上演。
农耕技艺的新演绎
“预备——开始!”裁判一声令下,参赛选手们迅速挥舞起手中的稻穗,在打谷桶边缘有节奏地摔打。金黄的稻粒欢快地蹦跳着,落入桶内,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项源于日常劳作的环节,如今成了考验技巧与速度的竞技项目。参赛选手李慧雯擦拭着额头的汗水,感慨道:“亲手将稻穗脱粒,才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参加‘力挽狂澜’扭扁担比赛,一下子想起小时候干农活的感觉。”参赛选手易文笑着说,“这样的农耕比赛既保留了老传统,又有了新玩法,特别有意思。”
赛场上,七项农耕竞技项目各具特色。“金穗传情”考验团队协作,“坎途争峰”挑战体能极限,“泥浆冲刺”充满趣味……每一项比赛都源自农耕传统,却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家乡的农耕大赛一年比一年热闹有创意。”当地村民吴盼盼欣喜地说,“它像个盛大节日,让人找回劳动的快乐与成就感。”
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沿着被誉为“全球最长高山索道”的雪峰山索道攀升,垂直高差1158米的梯田与峡谷全景尽收眼底。这条全长7600米的索道,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发展线、幸福线。
“坐这个索道真的非常震撼!”来自邵阳的游客李克勤赞叹道,“到这里来看稻谷丰收,梯田非常漂亮,大家都来参观,到这里耍得非常高兴。”
索道的贯通,让昔日的偏远山村变成了旅游热土。今年,山背村迎来了大批游客,村民们也迎来了增收的新机遇。
活动现场,花瑶民族文化体验区人头攒动。特色农产品展销、传统剪纸体验、花瑶挑花技艺展示等环节,让游客在竞技之余,沉浸式感受花瑶文化的独特魅力。
“很高兴来到溆浦,看到了这里的梯田和农耕文化。”游客王裕庆说,“这次活动非常精彩,让我了解了溆浦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丰收节活动。”
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中国山背花瑶梯田的丰收节已经举办了十届,今年这一届意义不一样,收获不一样,成果不一样。”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股人陈黎明表示。
这条贯穿梯田的高山索道,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的文旅产业在高山台地上形成了重要的农业加文旅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使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可持续,久久生香。”陈黎明说。
山背村的实践是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通过将传统农事转化为文旅资源,赛事设计贴近乡土、寓教于乐,不仅让游客深度体验乡村生活,更带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民宿经营,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希望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我们这里玩,感受山背梯田的壮美风光,体验花瑶民俗文化。”吴盼盼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梯田。参赛者和游客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赛场,而山背村的故事仍在继续。
这条索道带来的不仅是游客,更是发展的希望;这片梯田传承的不仅是农耕技艺,更是文化的根脉;这场赛事激活的不仅是乡村经济,更是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 何峰 周红波 彭丽丽 唐成邦 严巍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