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7日怀化讯(通讯员 甘胜男 向勇嘉)深秋时节,武陵山区薄雾缭绕。10月25日至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黄精产业发展大会在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举行,全国黄精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围绕“高质量发展黄精产业,培育健康中国新动能”主题,共谋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活力。
盛会搭台,共探升级新路

第三届中国黄精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各项活动衔接紧密、务实高效。现场观摩环节,参会人员实地考察黄精初加工产业园、洞坡黄精育苗种植基地,以及博世康、德宏酒业、百病千方、侗臻黄精等企业,直观了解新晃黄精产业发展实效。
集中议事阶段,大会密集举办第三届中国黄精产业发展大会、新晃黄精对外贸易交流会、黄精专委会年会等重要活动,同步开设专题论坛。邀请云南、安徽、贵州、湖南等省份代表围绕区域黄精产业实践作经验分享,为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搭建合作桥梁。
此外,“完善药食物质目录”“以政策激励和技术创新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 药典黄精标准解读” 等主题研讨同步推进,围绕产业政策与标准深入交流,为黄精产业全链条升级提供坚实智力支持。
展区内,黄精茶、黄精面条等创新产品引人驻足。一位采购商品尝后赞叹:“口感清新,颠覆了对传统中药的认知。”这些产品成为新晃黄精从初级加工迈向高附加值的生动见证。
道地品质,筑牢产业根基

新晃黄精种植历史悠远,清代《晃州厅志》便将其列为药材之首。当地海拔500至1200米的山区气候阴湿适宜,孕育出浸出物含量70.9%、多糖含量27.7%的优质黄精,关键指标远超国标。
“我们坚持林下仿野生种植,周期虽长,却能最大限度模拟黄精原生生长环境,从源头确保其道地药效与天然品质。”新晃博世康细叶黄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张中林介绍。目前,新晃已建成完整的种苗繁育体系,年培育优质种苗2亿余株,从源头保障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小药材成大产业

在千亩“中国·新晃黄精城”,12家加工企业年加工鲜货能力达8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约三分之一,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多地。
“黄精真的成了‘黄金’。”新晃侗族自治县中药材办专职副主任杨祎清表示,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县黄精种植面积已达5.5万亩,带动1万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约5000元。
数字浪潮更为产业增添新翼。今年9月,新晃黄精产销数据产品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上市,至此,当地“黄牛、黄精、龙脑”三大特色产品全部完成数据资产化。该产品整合了种植环境、生长周期、市场供需等全链条数据,并关联核心品质指标,不仅助力生产环节提质、研发周期缩短,还为上下游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服务,有效破解了中药材行业“看天吃饭”“产销脱节”的传统难题。
从古籍记载的“首产药材”到数字时代的“流通资产”,新晃黄精正以“生态种植+数据赋能”的双轮发力,
在当地沃土上枝叶扶疏,为全国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可鉴样本,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甘胜男 向勇嘉
编辑:雷文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