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长沙马拉松的赛道上,当我冲过终点线,看到计时器定格在1小时32分钟时,积压在心底的激动与感慨瞬间涌上心头。这不仅是我半程马拉松的全新个人最好成绩(PB),更意味着相较于首场洪江马拉松1小时56分的起点,我用三年多的坚持,实现了24分钟的跨越,圆满达成了年初定下的“半马135”目标。
站在橘子洲头的余韵里,回望这段逐风而行的时光,总想与所有热爱跑步的同路人,分享藏在成绩背后的初心与力量。
心中有梦想,便有了前行的方向标。我并非职业运动员,奔跑于赛道,更多是与自己的较量。但正是这份对跑步的纯粹热爱,让我始终保持着对目标的敬畏——每年年初,我都会郑重地为自己定下跑步计划,从配速提升到距离突破,每一个小目标都像一盏灯,照亮日常训练的漫漫长路。2025年的“半马135”目标,从年初写下的那一刻起,就成了我生活里的“隐形约定”。多少个凌晨4点,当闹钟响起,是这个目标驱散了倦意;多少个傍晚,当身体发出疲惫的信号,是这个目标让我咬牙多跑一公里。梦想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空谈,它是藏在每一次抬腿摆臂里的信念,是支撑我们在迷茫时不偏离方向的指南针。

脚下有力量,皆源于日复一日的沉淀。成绩的跃升从不是偶然,所谓的“突破”,不过是汗水的积累与时间的馈赠。至今,我已坚持跑步三年零两个月,这段时光里,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风雨无阻”的执着。清晨的太平溪畔、夜晚的体育馆赛道,都留下过我的足迹;从最初的1公里气喘吁吁,到轻松完成15公里拉练,再到后来每个月15个左右的半马、月跑量400多公里,每一点进步都刻着“坚持”二字。我始终相信,跑步是最公平的运动,你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会在赛道上以最直观的方式回馈你。正是这份日积月累的沉淀,让我在长马的赛道上,即便面对最后两公里体力消耗,也能保持稳定配速,一步步靠近目标。
激情不打烊,奔跑的脚步永不停歇。若说梦想是方向、坚持是基石,那永不消减的激情,便是支撑我跑下去的原动力。对跑步的热爱,早已融入我的生活,它让我在工作之余,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热血与热爱。今年,受赛事调整的影响,我原本报名的常德柳叶湖、衡阳等多场A1类赛事相继取消,一度让我有些失落——那些为赛事准备的训练计划、那些对赛道的期待,似乎暂时没了落点。但这份失落并未消磨我的激情,反而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奔跑的机会,也让我把目光投向了11月9日的南昌马拉松。年初定下的“全马320”目标,如今有了更清晰的承载。英雄之城的赛道,将是我新的战场。
长马的PB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让我更加确信,只要心中的热爱不灭、脚下的步伐不停,无论赛道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在奔跑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未来,我仍会带着这份初心与激情,继续逐风而行,在更多赛道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奔跑故事。(吴湘怀)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吴湘怀
编辑:杨超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