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1日怀化讯(通讯员 向勇嘉 张建文)近年来,新晃将帮扶车间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聚焦“群众增收有门路、企业发展有支撑”目标,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共赢之路。
针对留守妇女、弱劳力群体等“顾家难离乡”的痛点,新晃精准布局,整合乡村闲置厂房、社区配套空间等多处资产,引进电子组装、服饰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建成“社区车间”“村头工坊”等各类帮扶车间,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车间”的就业带动格局。
在新晃频音电子厂,工人们正熟练地制作着头套耳机喇叭、对讲机喇叭、蓝牙音响扬声器等电子产品。作为当地重点打造的扶贫帮扶车间,它最大的特色在于提供了灵活的就业选择:工人既可以到车间集中工作,也可以将原材料领回家中,根据工序计件完成。这种“两头兼顾”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当地部分群众,特别是留守妇女、老人等群体的就业难题。目前,车间已稳定吸纳27名工人现场就业,并通过外发派单的形式,为30多户家庭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村民杨玉元说道:“2021年开厂的,我在这里做了4年。工资60块钱一天,还算可以吧。加班费另外算,10块钱一个小时。”
在新晃双猫工艺品厂,陆续有村民前来领取制作手工花的原材料。大家熟练地挑选花样、登记信息。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这里上演。吴克生返乡后,看中家乡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引进了手工花制作这一“门槛低、易上手”的产业,采取“外发加工、按件计酬”的模式,将原料送到村民手中,让大伙儿利用农闲和家务之余进行制作。
村民杨大组说道:“以前得守着家照顾老人孩子,根本没法外出务工,现在在家门口的车间上班,每月能挣2000多块,日子踏实多了!”
新晃双猫工艺品厂负责人吴克生说道:“我觉得家乡的劳动力就是最宝贵的资源。手工花这个产业门槛不高,容易上手,特别适合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我就想,能不能把订单带回来,把机会送到家家户户门口。”
这一模式很快得到响应。目前,中寨及周边乡镇已有超过200名村民长期稳定参与。大家不误农时、不误家事,靠一双巧手实现增收,“编”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还有没有花领”成了不少村民见面时的“热门话题”。
一朵手工花,不仅开在了指尖,也开进了乡亲们的心里。吴克生也希望让这朵“手工花”开得更远、更艳。新晃双猫工艺品厂负责人吴克生说道:“我们计划继续扩大辐射范围,让更多乡镇乡亲参与进来。同时,我们也想慢慢地打造,我们新晃手工花的品牌,希望未来不仅能做加工,还能做出我们自己的设计和特色。”
如今,新晃帮扶车间已成为助农增收的“主阵地”。这些车间不仅设置固定岗,还推行弹性工作制,允许村民根据农忙时节调整工时,实现“务工务农两不误”。截至目前,各帮扶车间共吸纳农村劳动力千余人就业,就业人员月均工资达2000多元,年增收超2万元。
在农产品深加工车间,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带动了原料种植户增收,又让村集体通过场地租赁实现增收,收益反哺用于乡村道路修缮、幸福食堂运营等民生工程,形成“产业提质—集体增收—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从“出家门、进车间”的就业便利,到“学技能、稳增收”的生活变化,新晃帮扶车间正以“小载体”撬动“大民生”,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稳稳当当增收”的梦想。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向勇嘉 张建文
编辑:杨超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