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通讯员 彭凤华 米婕僡 怀化报道
十月的新晃,㵲水碧波轻漾,映着武陵和雪峰山脉的绰约轮廓。山风穿林而过,裹挟着沁人心脾的药香,漫过这片湘西边陲的土地。
早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就写道:“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他还提到黄精能当粮食吃,说“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辅”。
曾默默隐于深山、只够先人填肚子的“野草”,如今的黄精,早成了数十万侗乡儿女手里的致富“金疙瘩”。
当前,新晃黄精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全境种植面积达4.8万余亩,聚集471家生产经营主体,其中中药材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80余家、种植户1000多户,年交易量突破3.5万吨,占据全国1/3的市场份额。
再过几日,第三届中国黄精产业发展大会将在此启幕,为新晃黄精搭起桥梁,再次让这份“山间珍宝”真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舞台。

资源优势孕育“道地药香”
新晃黄精能闯出“道地药香”的名号,从来不是偶然,从天生的自然条件到后天的人文积淀,每一份资源优势都在为它的品质加码。
黄精自古就有“仙人余粮”的美誉,杜甫写下“扫除白发黄精在”的诗句,更让它的珍贵深入人心。
而新晃能被冠以“中国生态黄精之乡”,靠的正是“老天赏饭”的自然禀赋。这里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七成以上土地都被森林覆盖,山间气候温润、雨水充足,恰好戳中了黄精喜阴耐寒的生长“偏好”。
也正因如此,新晃黄精的品质格外突出,内里的有效成分远超国家标准,入口还带着自然的甘甜,成了业内公认的“黄精贵族”。
这份自然馈赠的优势,还借着区位便利进一步扩散。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晃就凭着“湘黔通衢”的交通便利,成了周边省份的黄精交易集散地。
往来的药商们都心里有数,这里的黄精“质好量足”,“新晃黄精”的名声也跟着这些流通的货物,慢慢打响了名气。
如今,当地种植者的坚守,更让这份“道地药香”有了延续的底气。在晃州镇的向阳山坡上,姚才勇正带着村民弯腰小心翼翼地给黄精种苗培土。
这位曾经在外闯荡的建筑人,现在成了当地中药材合作社的带头人,提起自家的黄精,他语气里满是自信:“咱这 200 多亩地,全按仿野生法子种!”擦了擦额角的汗,他接着说:“长出的黄精干货能卖高价,比在外头奔波踏实多了。”
暖阳洒在山坡上,绿油油的黄精叶片舒展着,满是勃勃生机,也映照着这份资源优势与人文努力交织出的“道地”图景。

政策组合拳 打通致富路
“梳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新晃开启黄精交易起,当地党委政府始终将黄精产业作为重点工作接续推进。”新晃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早年零散的民间交易,到如今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新晃黄精的逆袭,离不开一任任党委政府班子的接力护航。
当地把黄精当成农业“重头戏”,不仅定下了打造“百亿产业”的目标,还出台了一连串实在的政策。
设立专门的产业资金,给种黄精的农户提供贷款贴息和保险补贴,连“黄精贷”“黄精保”这样的定制金融产品都有,就是为了让农户敢种、放心种。
面对黄精种植的瓶颈难题,政府还牵线科研机构,一起研究育苗技术,把原本要等3年的种苗周期大幅压缩,现在每年能产出上亿株优质种苗,成了周边县市的“种苗补给站”。
此外,还主动聚焦黄精繁育、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丰产栽培等关键技术持续攻坚,既要让产量提上去,更要让黄精回归“野生”本味与 “天然”品质,最终成功将黄精初加工能力从0.5万吨跃升至3.5万吨。
为打响黄精品牌,新晃可是下足了功夫!从改扩建黄精交易市场夯实基础,到升级交易方式提升效率,再到打造国内首个区域性黄精交易中心树立标杆,每一步都精准发力。
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售打通产销链路,成功推动新晃黄精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还帮黄精“走出去”。
比如去年,当地黄精产品通过了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馆的筛选,成了“指定用品”;今年又跟东南亚几个国家签了订单,让深山里的黄精漂洋过海,变成农户的“致富金果”。

培育龙头 延伸产业链条
走进“中国・新晃黄精国际城”园区,机器声此起彼伏,这里正是新晃培育黄精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的核心阵地。
在龙头企业新晃博世康公司的引领下,当地黄精产业实现了从“单点作战”到“全链协同”的转变。
公司展厅里,黄精茶、黄精丸、黄精蜜饮等精致产品满满一排,很难想象它们都来自山间的根茎。
总经理朱学文介绍,企业已打通“育苗—加工—销售”全链条,还带动园区20多家企业集聚发展,一年能加工好几万吨鲜黄精。
曾在广东做电器生意的他,正是被新晃黄精的潜力吸引返乡创业,如今不仅产品热销,更带动上千人在家门口就业。
依托龙头企业奠定的产业基础,新晃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黄精产业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
山间建起黄精主题旅游线路,游客可到种植基地体验采摘,还能在餐馆品尝黄精炖鸡、黄精鸭等特色菜。
去年秋天,一支广东康养团在此住了半个月,既学做黄精药膳、体验侗医药浴,临走还带了不少黄精产品当伴手礼。
如今的新晃,漫山黄精已从不起眼的“野草”,变成托起乡村振兴的“金支柱”,正如当地百姓所说:“种下黄精苗,长出‘黄金’条。”
随着第三届中国黄精产业发展大会临近,这片土地还将迎来更多机遇,让黄精这颗“金疙瘩” 在未来绽放更大光彩。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张兴诚 彭凤华 米婕僡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