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名评名家湖湘汇”网络主题活动座谈会现场。刘顿/摄
红网时刻新闻10月30日怀化讯(记者 刘顿)“从雪峰山索道到榆树湾新景,从荆坪古村、黔阳古城再到安江农校,做得好的地方特别多,具体可概括为‘聚焦后发优势,正在后来居上’。”10月29日,第三届“名评名家湖湘汇”网络主题活动座谈会上,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人民论坛网总编辑陈阳波这样总结此行感受,“怀化正在将生态绿芯的后发优势,升华为心灵福地的精神品牌。”
10月27日至29日,第三届“名评名家湖湘汇”网络主题活动“福”行怀化。3天时间深入探访溆浦雪峰山索道,鹤城榆树湾、怀仁五调康养园,中方荆坪古村,洪江市黔阳古城、安江农校4县(市区)6地,沉浸式挖掘怀化“红色、民族、稻作、开放”四大文化基因,亲身感悟从“求索之福”“传承之福”到“丰饶之福”的独特福地魅力。

雪峰山索道。刘顿/摄
“名评名家”团“福”行怀化的第一站,是创下“全球最长高山索道”和“中国最长索道”双纪录的雪峰山索道。这条从沪昆高铁溆浦南站直达山背梯田与虎形山大花瑶景区的高山索道自9月26日试运营以来,接待游客量已逾10万。雪峰山索道品牌营销总监刘诗舟告诉记者,雪峰山索道不仅是一条景区线,更是一条交通线、民生线,“冬天的时候,受低温天气影响,高山台地的老百姓出行是很不方便的,有了索道后,春节返乡的路都近了。”
“怀化交通基础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超乎我的预料。”让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建平“超乎预料”的,还有怀化深厚的文旅内涵、显著的文旅结合特色以及怀化市委、市政府对文旅事业的高度重视、大手笔投入。他说,借助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东风,怀化在文旅消费场景、网红打卡地等方面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我注意到,榆树湾的‘戏精节’对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类似的这种消费场景的打造能够极大地提升文旅内涵,让‘流量’转化为‘留量’。”

“名评名家”团沉浸式体验《福地长歌》㵲水夜游演艺。主办方供图
27日晚,怀化榆树湾灯光璀璨,“名评名家”团乘坐游船破水而行,沉浸式体验《福地长歌》㵲水夜游演艺。这场以5.2公里航程为脉络,串联起榆树湾、天问岛、东盟集三大景区的“福文化”视听盛宴,以侗族青年阿朗与苗族姑娘锦娘的家族故事为线索,通过船载多媒体科技与实景光影的演绎,将屈子行吟的“福源”、通道转兵的“福运”、芷江受降的“福佑”、杂交水稻的“福梦”以及洪福洪商与国际陆港“福满五溪”五大篇章一一呈现在众人眼前。

“名评名家”团了解非遗技艺——中方斗笠的编织工艺。刘顿/摄
在中方荆坪古村,“名评名家”团在古村中“辗转”于传统与现代:上一刻还在古老的建筑中听古琴悠扬,下一刻就在AR世界玩起了“穿越”;前一分还在了解非遗技艺——中方斗笠的编织工艺,后一秒便在“柚见”图书馆喝上了奶茶。
“第一次实地探访这座时常出现在我节目台本中的古村落,发现竟然跟我还颇有渊源。”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主持人童鹤说,让她非常惊喜的是,荆坪古村有非常多的荥阳文化,而她的姥姥便是荥阳人,“感觉很是亲切,而且古村保留得非常好,人文也很好,让人真正能够来到这里就忘掉城市里的喧嚣,只记得古村里的惬意。”

黔阳古城。刘顿/摄
同样让“名评名家”团感受到惬意的,还有洪江市黔阳古城:在芙蓉楼旁,探讨“青山一道同云雨”等有关于王昌龄、有关于诗歌的话题;在古城墙下,踩着竹竿的节奏,跳起欢快的竹竿舞;在“九街十八巷”里,看写生的学生一笔一划勾勒古城一隅;在非遗展馆,聆听非遗传承故事。
夜幕降临,不少“名评名家”团成员在古城“变装”,或穿战国袍、或着明制汉服,与清水江、与古城、与晚霞同框,“无需吟诗,站在这里便是盎然的诗意。”

安江农校。刘顿/摄
在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这片袁隆平院士工作生活三十余年的这片土地上,“名评名家”团走过他发现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的田边,在“饱饭碑”前合影,在他曾教书育人的教室聆听特殊的思政课,在斑驳的桌椅与珍贵的史料中,重温先辈的热忱与坚守,深刻感悟“丰饶之福”背后的科学精神。
在安江农校,主办方还组织了座谈会,“名评名家”团围坐在一堂,分享各自眼中的“福地怀化”,并为怀化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名评名家”团参观安江农校。刘顿/摄
“怀化文旅树立起一个‘大福地’观,让‘福地’从一个粗浅的概念,转化为一个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集合。”陈阳波说,三天的调研,让他深切感受到“福地怀化”的丰富多彩:通道转兵的“红色之福”、生态优美的“绿色之福”、多民族共荣共生的“和谐之福”以及安江农校的“饱饭之福”,“景色处处有福,游客人人享福,在怀化的每一个行程都是一次集福之旅。”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刘顿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