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日怀化讯(通讯员 郭飞 曾静雯 尹志清)“没想到一个旅发大会,怀化就变大变漂亮、变得快不认识了”。10月2日上午,阳光明媚。在东盟集园区内,刚从色彩缤纷观光小火车下来的80多岁老人张岳华夫妇,就对笔者感慨道:“这里不是异国他乡,而是怀化新晋网红打卡地‘东盟集’”。
借助怀化国际陆港强大的物流支撑和开放平台打造的东盟集,是以东盟10国文化为特色,集文化体验、跨境商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综合体。行走于此,三步一景、五步一店的布局,让人仿佛置身于热闹的东南亚街区。
张岳华老人1961年8月进入军营,分配在广州军区空军高射炮兵十师三十团四连。多次参加打仗,立三等战功。在西藏工作十五年,曾任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后提升为师政治部副主任(正团)。1985年转业到怀化地区税务局工作,先后任副局长、党组书记。从此,他居住在鹤城,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一晃就是四十多载。
“你看这满街的东南亚风情小楼和这来来往往的游客,谁能想到这儿以前是荒山荒地?”以前因工作关系经常往返河西的张岳华夫妇,站在街头不禁感慨:“真是做梦都不敢想!”
作为我省首个东南亚风情文旅综合体,东盟集正成为湖南展示东盟文化的立体橱窗。它以文莱、柬埔寨、越南、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风情馆及东盟文化交流中心等极具东南亚特色的建筑群为载体,与㵲水河天然水景构成“似在东南亚”的景观。
“曾经,怀化虽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名,却因主城区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文旅地标,只能无奈地充当游客匆匆而过的‘中转站’——‘过而不留’一度成为这座城市的遗憾”。张老告诉笔者:“在怀化定居40多年,头一回看到城区景点像春运一样排起长队。与几月前怀化主城区景点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贝壳式的房子、模拟的木质大帆船、南传佛教式的金塔顶等,这些真是太漂亮”。大约一个多小时,张岳华夫妇就领略到了东南亚的风情,连连称赞:“真是感受了‘家门口的东南亚’”!
真正的蜕变,源自市委、市政府擘画的东盟集项目。随着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筹备号角吹响,这片土地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陆港大桥华灯璀璨,道路拓宽平整,绿化与路灯点缀其间,环境卫生大幅提升。“老百姓的好日子,是真真切切地来了。”张岳华的语气里满是欣慰。
“女儿之前还担心景区人多、怕我们找不到路。现在好了,园区有不少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刚进来就有志愿者主动帮忙,还帮我们规划了最佳游览路线,太贴心了!”张岳华老伴对景区志愿服务赞不绝口。
“晚上我们再去鹤鸣洲、榆树湾等地看看,乘国庆天气好,还要多去看看怀化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老人的话语朴实却真挚,这既是一位八旬老人对城市发展的由衷赞叹,更是“福地怀化 懂你如家”最生动的印证。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郭飞 曾静雯 尹志清
编辑:杨超
本文为怀化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